小米OV们埋头做了3年芯片,但他们离华为还有很远。( 二 )


华为从2009年开始发力 , 经过近十年的研发 , 投入了千亿经费 , 最终才有能力和前者进行竞争 。
反观小米 , 虽然推出过澎湃S1 , 但是发热高性能低 , 还是只支持移动4G的“单网通” 。
而且之后数年也没有推出S2 , 而是转头去做了影像芯片C1和充电芯片P1 。
这其中经历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 但或许也可以窥见这条道路的艰辛 。
小米OV们埋头做了3年芯片,但他们离华为还有很远。
文章图片
>/设计芯片 , 没钱可不行啊!
我来鹅城就是为了三件事 ,
钱 , 钱 , 还是钱!▼
小米OV们埋头做了3年芯片,但他们离华为还有很远。
文章图片
当然 , 很多想入局芯片的玩家 , 甚至还走不到设计处理器的那一步 。
因为当规划完技术需求 , 召集好队伍准备开始干活后 , 问题就回到了启动资金上来 。
咱有多少钱干多少事 , 芯片可不是在车库里拉几个人 , 就能用沙子磨出来的 。
现在想入局做芯片 , 没攒个百来号人的团队都不好意思声张 。
想做出大工程 , 也能让大伙喝上西北风 , 这团队的工资算起来就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
小米OV们埋头做了3年芯片,但他们离华为还有很远。
文章图片
除开人力资源 , 咱们手机上的处理器还需要向安谋(ARM)支付购买ARM架构和IP核的相关授权费用 。
除了上面这些"看的到头"的花费 , 还有些“看不到头”的花费更加令人担忧 。
要知道 , 一款程序写完之后总是会不可避免的出现bug , 这时候程序员就得反复对代码进行微调 , 和bug做斗争 。
芯片的设计也是一样——一款芯片的设计不可能一次成型 , 中间要经历无数次功能性测试 。
有些功能性测试可以通过软件模拟芯片的运行模式完成 , 这样的测试叫做“仿真” 。
而另一些功能测试则必须要真刀真枪的小批量试产一些芯片 , 在真机上进行操作 。
这个过程则被叫做“流片” 。
小米OV们埋头做了3年芯片,但他们离华为还有很远。
文章图片
而这个试产流片啊 。。。 可不是免费的 。
在14nm工艺的时候 , 一次流片的费用大概是在千万级别 。
在2021年流行的5nm工艺下 , 一次流片的价格据传更是到了3亿人民币左右的水平 。
那么做一款芯片需要流片多少次呢?
这可说不准 。。。
可能这次设计的比较优秀 , 一次流片通过 , 就完事大吉 。
也可能有哪里的bug没整明白 , 这样的调试流片来回整几次 , 几个小目标就没了 。
小米OV们埋头做了3年芯片,但他们离华为还有很远。
文章图片
所以 。。。 真要想设计一款手机处理器 , 大概得花多少呢?
咱们举个例子:海思麒麟10年来投资了4800亿 , 2019年的投入更是达到1317亿元 。
卯足了劲 , 才整出了能对标苹果高通的麒麟系列SoC 。
而这次OPPO宣布研发芯片的时候 , 公布的投资只有500亿 , 还是三年分期的 。
小米OV们埋头做了3年芯片,但他们离华为还有很远。
文章图片
结构设计复杂 , 经费投入不足 。。。
你们说 , 这些个手机厂商们拿什么做处理器?只能拿个影像芯片试试水了 。。。
>/造芯一小步 , 研发一大步
但是咱们话又说回来了 , 虽然现在各家厂商的投入不足以再造一个华为海思那样的神话 。
不过至少可以证明 , 厂商们开窍了!
往前看三四年 , 可以看到厂商们恨不得给手机插上两对翅膀 , 啥功能有趣都往上头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