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李清照2,如梦令其二李清照的意思?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不是课本里的,是中学必备的古诗词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
作品原文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疏:指稀疏 。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
白话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

如梦令李清照2,如梦令其二李清照的意思?

文章插图
如梦令其二李清照的意思?
释义: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
原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 。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
赏析: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 。作品中第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 。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 。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
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 。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如梦令李清照2,如梦令其二李清照的意思?】她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飞水鸟这个“镜头”,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 。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深意,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还是引人入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