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富士康的大门,正在慢慢关上( 三 )


王荣就深深懂得这个道理 。
来自湖南农村的他不善言辞 , 普通话都说不好的他也不喜欢和别人打太多交道 。
王荣记得自己有一次因为手慢而被线长大声斥责说:“笨得跟头猪一样”、“干不了就滚、这里不缺人”······王荣实在听不下去 , 回了一句“你怎么能这样骂人呢?”
果然 , 从第二天起 , 他就再也拿不到加班的机会了 。 没有加班 , 意味着他到手的收入就只剩不到3000元的底薪了 。
憋了一个多月 , 他还是先低头了 。 请线长吃了顿大盘鸡 , 喝了三瓶啤酒 , 王荣又可以继续加班了 。
但是加班的机会似乎越来越少 。
对富士康这种从事代工生产的加工基地来说 , 订单数量直接决定了工人的加班强度 。 苹果每次推出新的产品 , 富士康便会迎来小小的招工和订单旺季;热潮一过 , 厂区便会陷入相对的寂静 。
在旺季 , 富士康一天就能招工上万人 。 而这样的盛景 , 近两年内却很少再出现 。
以富士康在郑州的厂区为例 , 公众号“郑州FOXCONN招募中心”早在2022年春节前就预告 , “招募工作将于正月初四火热启动” , 但正式开放招工渠道时是2月26日 , 已经是正月十五 。 同时 , 招工人数也随之缩减 。
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样影响着这座工厂的活力 。 以最近的例子来看 , 2021年 , 郑州富士康厂区获得苹果全部的iPhone 13 Pro Max、68%的iPhone 13以及60%的iPhone 13 Pro订单 。 但因为芯片危机爆发 , 即使在旺季 , 很多员工也无班可加 。 这一现象直到去年10-11月 , 芯片陆续到位后才缓解 。
新的迁徙同时在发生 。
当初和王荣同组的组长选择去印度的富士康工厂做工 。 因为在那里 , 他可以凭借在富士康多年练就的手艺指导印度工人操作 , 每个月可以多出近万元的援外补贴 。
一直以来 , 充沛廉价的人力成本托举着富士康一跃成为世界闻名的代工厂 。 而如此 , 富士康自身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
更何况自从库克掌舵苹果 , 为了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 , 苹果开始实行“富士康+立讯”的双供应商策略 。 身后倚靠苹果的代价 , 就是一旦出现被取代的可能性 , 富士康几乎很难有还手之力 。
早在19年的某次公开采访中 , 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就放话:“如果苹果公司需要的话 , 富士康会考虑撤出中国 。 ”
离开富士康后的于真真 , 上网时看到了这条新闻 。 她敏锐地嗅到了危机感 。
第一次来富士康工作的时候 , 于真真清晰记得那时的招工标准非常低:“有手就能干活” , 只要没有犯罪前科、四肢健全 , 基本都能得到岗位;而这一次回归富士康 , 她已经明确听见招工处对学历已经有所限制:“最好还是本科出来的 , 这样晋升也快一些 。 ”



富士康也需要笔试
除此之外 , 和往常的简单筛选直接录取的流程不同 , 今天想要进入富士康 , 也需要完整走完线上笔试、线下面试等环节 。
逐渐抬高的门槛 , 也似乎印证着富士康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了 。
富士康的订单也在减少 。 2021年 , iPhone13的问世给富士康带来了一波新的生产高潮 。 只是这一次 , 热潮不再像往年那般轰轰烈烈 。
被称为“小富士康”的立讯精密就拿走了iPhone13Pro的一半订单 。
此次回归 , 她也意识到这里不会成为她最后的归宿 。 只是学历同样不高的她 , 去过洗脚城、做过服务员、待过理发店 , 最终发现这里的厂区生活虽然枯燥 , 却能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
只是她自己也不确定 , 现在是否还有留给他们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