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重耳之亡的成语加比喻义,晋公子重耳之亡重耳的性格变化?

说到晋文公重耳,从他离开晋国开始自己流亡生涯的时候,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过自己以后的路,他只是单纯的想活下去,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后,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历经磨难后的成长 。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於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晋公子重耳在骊姬之乱时,晋献公派人攻打蒲城,蒲城人要迎战,重耳不同意,他说:“我是靠了父王的命令才能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因此来得到了人们的拥护和爱戴,有了百姓们的拥护,就要和自己的父王对抗,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亡吧!”


重耳还不算是个迂腐之人,面对父亲的迫害,他没有像太子申生一样去自杀,也没有选择引颈受戮,但他同样没有对抗父亲的勇气,因此他选择了逃跑,先保住自己的性命再说 。于是他逃奔了狄国 。为什的选择狄国呢?因为狄国是重耳母亲的国家,重耳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他遇到危险后第一个想到了到狄国去寻求庇护 。


眷恋安逸的生活,缺少抗争的勇气 。
重耳在狄国住的很安逸,不知不觉中十二年过去了,在这期间,他还娶妻生子,过上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对于晋国国君之位,可能早就没有了什么想法 。安稳平静的日子,只会消磨一个人的斗志和进取之心,这时候的重耳只不过是一个失势的公子,还没有争霸的念头,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他可以选择放弃,别人却不会选择放过他,弟弟夷吾回国继位晋惠公后,他想到了自己这位兄长 。和自己的父亲晋献公一样,他安排人准备除掉重耳,以达到永绝后患的目的 。


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左传·晋文公重耳之亡》


重耳不得不选择继续出逃,但对于狄国的一切,他很是不舍,他对自己的妻子说:“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就改嫁吧!”重耳这次准备出发去齐国,也是为了保住性命,他还是没有抗争的勇气 。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他,自己的期限是二十五年 。对于丈夫的不自信,他的妻子选择了坚守,她笑着说:“我现在已经二十五岁了,二十五年后我都五十岁了,还有谁会要个老太婆呢?你放心去吧,我会一直等你的 。”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
【晋公子重耳之亡的成语加比喻义,晋公子重耳之亡重耳的性格变化?】

晋公子重耳之亡的成语加比喻义,晋公子重耳之亡重耳的性格变化?

文章插图
晋公子重耳之亡重耳的性格变化?
重耳:贪图享乐、养尊处优的贵族公子哥儿→春秋时代显赫一时的霸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历经磨难,才具有担当大任的资历 。
流亡中的屈辱、困苦、安乐的体验,使他明白了身在宫廷、耽于逸乐所不可能明白的人生真谛,在身、心两方面受到陶冶和磨炼 。
忍耐→公子重耳,在向农夫讨食时得到的却是土块,能够收鞭息怒,将土块当宝物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