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德邦百亿“卖身”背后,京东的阳谋与野心( 二 )


而这个成绩 , 还是去年下半年公司大批量裁员、力保利润后的结果 。
危局之下 , 德邦的股价从巅峰时期的每股30元 , 一路退至每股10元左右 , 市值相比刚上市时的300亿元 , 直接缩水近70% 。
国内物流市场以公路运输为主 , 按照货物重量和运输组织方式 , 大致划分为快递、零担(指零星货物交运)和整车运输 。
1996年 , 崔维星以承包南航货运部起家 , 创立德邦股份的前身——崔氏货运公司 。 他先是涉足空运和零担运输 , 尽管零担和整车的毛利率偏低 , 但凭借差异化优势 , 德邦瞄准高端客户 , 推出精准卡航/城运等特色产品 , 让其在零担运输领域确立了龙头地位 。 那时 , 物流行业流行着一句话:快递有顺丰 , 零担找德邦 。
后来随着电商经济的繁荣 , 德邦在2013年11月宣布进入快递市场 , 然而过于保守的经营思路 , 让德邦败在了时机面前 。
“开始过于保守 , 公司认为做电商件太low、不赚钱 。 等到2016年真正准备发力时 , 已经太晚了 。 ”一位熟悉德邦的业内人士坦言 。
2016年 , 顺丰、圆通、韵达、申通纷纷在A股借壳上市 , 中通也成功赴美IPO 。 快递市场的竞争可谓白热化 , 德邦物流的快递业务自那时起节节败退 , 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0.88%滑落至2020年的0.68% 。 2020年5月 , 菜鸟系韵达成为德邦股份第二大股东 。
随着战略倾斜 , 曾经令德邦最引以为傲的零担快运业务 , 亦腹背受敌 。 前有老牌劲敌安能物流上市进攻;后有竞争者强弱联手抢食“蛋糕” 。 比如顺丰通过收购新邦物流建立了“顺心捷达”的快运业务品牌 , 百世收购了“全际通” , 成立百世快运 。 2017年至2020年 , 德邦的快运业务也连年缩水 。
作为物流行业第一家上市的快运企业 , 德邦走到被收购的局面让外界颇为感慨 。 如果还能有其他选择 , 崔维星估计也不会想舍弃自己辛苦经营了25年的企业 。
过去几年间 , 这个行业流血缠斗的残酷性 , 让崔维星明白 , 一旦错过最佳的发展时机 , 德邦注定要失去单打独斗的能力 。
2021年初 , 市场陆续传出德邦管理层与意向投资者接触 , 磋商收购方案 , 比较收购对价的消息 。 据顺丰内部人士证实 , 德邦和顺丰有过接触 , “但顺丰体系已经有顺心捷达 , 且公司目前的重心在同城货运上 。 相比之下 , 德邦快递与京东现在整体的布局更为互补 。 ”
前述接近交易的人士也认为 , “京东目前的主要优势在仓储配送 , 可以为德邦快递导流 , 而德邦快递能够弥补其在传统大件快递上的不足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京东物流之所以能在众多买家当中胜出 , 不排除其对德邦的渴望程度高 , 相对出价也最高的可能 。
不过 , 《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 , 京东和德邦的背后 , 还站着共同的投资人红杉资本 , 或许这也直接促进了两家企业高层的有效沟通 。
过去几日 , 资本市场也很看好这次交易 。 德邦股份停牌前 , 股价自2月23日起低位启动 , 连续三日上涨后 , 收获了开年以来的首个涨停板 。 最终停牌价留在12.66元/股 , 累计涨幅近20% 。

(郑州京东亚洲一号仓库物流园 图源:视觉中国)
京东步伐2018年1月下旬 , 瑞士达沃斯 , 崔维星和刘强东难得碰上面 。 那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 是他俩鲜少公开同台的场合之一 。
午餐会上 , 上市刚满7天的德邦意气风发 。 崔维星说 , 德邦正跬步进军国际市场 。 面对行业整合兼并加剧的形势 , 他更是直言“我们并未考虑这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