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五服以治罪的概念是什么,同罪异罚原则?

准五服以制罪是商朝 。


商周时期根据血缘亲属关系远近规定的五种丧服的服制 。即血缘亲属范围包括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表世系,在此范围内的直系血亲与旁系姻亲均为有服亲属,按服制规定为死者服丧 。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故称“五服” 。按照规定,亲者服重,依次递减 。

准五服以治罪的概念是什么,同罪异罚原则?

文章插图
同罪异罚原则?


1、先来说什么是同罪异罚原则:所谓同罪异罚就是指一项等级特权原则,是指不同身份等级的人犯同样的罪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适用的处罚结果有别 。
2、同罪异罚的两种典型表现:
第一,上请制度,也叫“有罪先请”,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官僚、贵族及其子孙犯罪,不交一般司法机关处理,而应先奏请皇帝裁决的制度 。一般来说,经过上请,都可得到减刑或者免刑 。这种制度是儒家思想中,“尊尊”原则的要求,也是“刑不上大夫”原则的具体体现 。
第二,准五服以治罪,也就是规定凡亲属之间的犯罪,均根据服制的轻重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轻重,其实质是“同罪异罚”原则在家族范围内的体现 。
3、秦律中的同罪异罚问题 。
其实我们都知道秦国以及秦朝都是法家思想主导的,而法家思想提倡法的普遍性、法定性和强制性,不同于儒家的礼制(本质是就是等级、尊卑有别的制度),然而古代封建王朝始终难以避免要区分身份和地位,所以依然存在同罪异罚的现象 。这种同罪异罚制度为汉朝、魏晋南北朝所继承和发展 。
【准五服以治罪的概念是什么,同罪异罚原则?】秦律中的同罪异罚可能也体现在关于量刑的制度上 。因为刑法的两大问题是定罪和量刑 。同罪不同罚其实就是也要考虑具体案情的不同来确定刑罚,比如都是故意杀人罪,有的人是出于蓄意谋杀而且情节恶劣而有的人是出于防卫过当导致他人死亡,都成立故意杀人罪,但是刑罚肯定是不同的,前者可能要判死刑或者坐穿牢底,后者可能就是四五年有期徒刑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