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古文中的“出焉”是什么意思?

【焉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古文中的“出焉”是什么意思?】1.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2.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兼词,同于此,于彼,如风雨兴焉.
4.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疑问副词,哪里,焉用亡郑以陪邻.焉:yān【名】鸟名通“颜”(yán) 。额〖forehead〗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 。——《荀子·非相》 。高亨云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代】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it〗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且焉置土石 。——《列子·汤问》【副】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 。——《史记》【连】于是〖then〗 。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 。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 。——《列子》

焉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古文中的“出焉”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古文中的“出焉”是什么意思?
焉,在这里是兼词,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此”的功能,相当于“于此”、或“于是” 。出焉:直译“出于此”,即“从……(这里)出” 。例如:“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漳水从这个地方流出,一直向东流入黄河 。再如:“琢磨璞玉,美玉出焉;琢磨君子,圣贤出焉”——美玉从“琢磨璞玉”中出;圣贤从“琢磨君子”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