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折柳的典故,摘柳送友人典故?

折柳送别成为习俗,进而成为文化典故,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是诗经里的名句,描写西北边塞战士之苦,这说明,早在春秋时期,西北人们的离别,就有了拿杨柳寄情的习俗 。

关于折柳的典故,摘柳送友人典故?

文章插图
摘柳送友人典故?
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这其中的杨柳是代指两种事物 。一种就是真正的塞外杨柳树,还有一种就是折柳曲 。暗示戍守边关将士思乡的心态 。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 。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
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
灞桥折柳典故是什么?


灞桥折柳,指的是唐朝时长安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灞桥两岸种植了大量柳树,亲友们折下桥头柳枝相赠 。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 。


自古用灞桥折柳的典故,表现离愁别绪的诗词数不胜数 。


【关于折柳的典故,摘柳送友人典故?】比如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 。柳永《少年行》“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翠楚宫腰 。”。戴叔伦《赋得长亭柳》:“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罗隐《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