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下,预印本平台们已成谣言与造假的温床?( 三 )


而对这些新晋“专家” , 我们又很难“核实” 。 研究者只需要利用成熟的预印本平台发布论文获得DOI , 然后注册一个ORCID账号 , 就能在虚拟世界得到背书 , 畅行于科研世界 。 而当他们借助论文发布量暴增的COVID-19研究完成这一流程时 , 造假成本被进一步降低 。
于是 , 在COVID-19研究领域 , 预印本平台成功包揽了劣质的论文和劣质(甚至更为劣质)的研究者 。
谣言的诞生与终结
有人分析 , 谣言如此容易借助预印本平台传播 , 最直接的原因是它提供了评论入口 。
medRxiv、bioRxiv等平台都允许用户将预印本分享至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 , 并在分享之后对此发表评论 , 而这些评论也会出现在预印本平台上 。
与此同时 , 未经同行评审的预印本既无法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精准 , 也无法保证研究成果的可靠 。 新冠疫情期间 , 出于各种目的 , 不少缺乏严谨论证 , 甚至本就没有论证、只是为了博眼球的预印本批量出现 。 借助人们对新冠疫情的强烈关注 , 当它们被导向社交平台 , 谣言的散播就成了必然 , “舆论风暴”触手可及 。
新冠疫情之下,预印本平台们已成谣言与造假的温床?】当然 , 平台对此并非没有作为 。 medRxiv和bioRxiv先后在官网上线了对于大众媒体的转引提醒(“这些报告未经同行评议 , 不应被视为结论性的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健康相关行为 , 也不应作为既定事实在新闻媒体进行报道”) , 然而 , 它真正起到的作用 , 很难说与烟盒上的“吸烟有害健康”有什么不同 , 媒体对平台预印本内容的摘取或解读依然不绝 。
新冠疫情之下,预印本平台们已成谣言与造假的温床?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