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冬奥最大变革,来自马云13年前的伏笔( 三 )


而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也认为云计算是“一个超前的概念 , 目前布局为时过早 。 ”
当时马化腾的思考不无道理 。 云计算是典型的重资产运营模式 。 其本质上是服务器资源的租赁 。 规模效应决定了云计算厂商的效应和话语权 。 客户越多 , 边际成本越低 。 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能开始盈利 。
以当时中国企业的需求来看 , 云计算确实还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未来 。
但马云看中了云计算的未来 。 他在2009年拍板决定 , 阿里云计算系统“飞天”立项。 就像亚马逊的AWS一样 , 它最初的目的是为本公司的电子商务和支付业务提供服务 。 外部客户主要是中国的中小型企业 。
马云的气魄极大:“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 , 投个10年 , 做不出来再说” 。

既然是研发难度大 , 难有实质性产出的项目 , 那就组建最顶尖的技术团队 , 请来最优秀的行业大牛牵头 。 每年拨出10个亿全力发展 , 不计亏损 , 发力科研 。
2015年 , 是阿里云的一次质变开始 。 阿里集团宣布向阿里云战略增资10亿美元用于在全球加速部署数据中心 。 而对比起来 , 阿里云的收入只有12.71亿元人民币 。
但正是这种前期发力的巨大投入 , 奠定了阿里云实现了云计算赛道一骑绝尘的先发优势 。
在阿里上市之初 , 有1.02亿美元的收入来自云服务和基础设施销售 。 而根据阿里巴巴2022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数据 , 三季度阿里云总收入264.31亿元 , 同比增长达20% 。
去年阿里巴巴发布了自研CPU芯片倚天710 。 这是业界性能最强的ARM服务器芯片之一 。 根据“一云多芯”策略 , 倚天710将在阿里云数据中心部署应用 。
得益于阿里云全方位的技术进步 , 去年12月权威机构Gartner发布的报告显示 , 阿里云的IaaS基础设施能力为全球第一 , 在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四个核心评比类目中都斩得了最高分 。
这也是中国的云计算厂商首次超越了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国际大厂 。

而从规模上看 , 在全球建立了数百个云数据中心 , 覆盖超过200个国家的阿里云 , 已是全球规模第三、亚太第一的云服务商 。 这也难怪 , 严苛的国际奥组委会在2017年将阿里云选为全球奥运唯一云服务商 。

云计算的意义停留在数据层面分析阿里云的技术实力 , 有时候太过枯燥 。
技术要真正改变生活 , 才能实现其意义 。

这一点阿里云的创始人王坚院士深有体会 。 他分享过一个听上去非常基础的问题:“杭州每天24小时 , 每时每刻路上到底有多少车?”
按道理这是躺在数据库里最基本的一个数字 。 结果他发现杭州的市民不知道 , 杭州的交警也不知道 , 就连中国两个国营大汽车厂的董事长 , 造车的行家也不知道 。
甚至全世界都没人知道 。
数据库里只登记了机动车保有量 , 却没有机动车在途量 。
王坚院士从两位董事长那里得知了一个经验判断——二八原则 。 平峰的时候道路上是20%的车 , 高峰的时候道路上是80%的车 。
以杭州当时300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来看 , 这说明平峰时路上是60万辆车 , 高峰时路上有240万辆车 。
阿里云结合政府数据 , 最后给出了真实答案 。 在杭州的道路上 。 平峰时路上只有20万辆车 , 高峰时路上也不过30万辆车 。 畅通无阻和水泄不通之间 , 只隔了10万辆车 。
数据一出 , 没人相信 。 交警都觉得大数据搞错了 。
王坚院士把这个计算推广到了其他省会城市 , 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 在途车辆数 , 总是机动车保有量的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