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塔碑的作者是谁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建于天宝11年4月2日(752),岑勋发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印字 。高285cm,宽102cm;书34行,每排66字 。天宝十一年(752年)刻在陕西省兴平县千福寺,宋代迁往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
【多宝塔碑的作者是谁】颜真卿
颜真卿(709-784年8月23日),字清臣,乳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籍贯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唐代重臣、书法家、秘书长颜师古五世从孙孙 、司徒颜高卿从弟弟 。颜真卿书法精彩,善于行、楷 。初学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技法 。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魄浑厚,创造了颜体正楷,对后人有影响 。与赵孟复、刘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又与柳公权合称颜柳,又称颜筋柳骨 。好诗词,包括《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 。宋人编有《颜鲁公集》 。
主要作品
赞美东方朔的肖像
《东方朔画像赞》有两部楷书作品,一部是王羲之小楷,另一部是颜真卿大楷 。唐天宝13年12月立于德州陵县,时岁颜真卿46岁 。苏轼曾学过这座碑,并题云:颜鲁公此生写碑,只有这座碑是清雄 。字间无失清远,之后见王右军书,是知字临该书,虽然尺寸相悬,韵味良好 。明人有云:书法悬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 。”
这座碑原位于东方朔故居(陵县神头镇)的东方祠堂 。元朝迁至城市 。清康熙六年(1667年)发生地震 。碑身半拉埋在土里 。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爱颜书的县长王本庄才被挖出来,并修建了碑亭进行维护 。1958年,德州重建碑亭作为重点文物 。
行草书 。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高卿任常山县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使城破,颜高卿与子颜季明死亡 。所以文章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鲁公派长侄泉明去善后,只得高卿一足,季明颅骨,就是这样 。鲁公五十岁 。书法作字方向有字,如别人一说 。鲁公一门忠烈,一生大节凛然,精神骨气反映在汉墨,本稿更为论书者所乐举 。这个帖子原本是稿本,其中删除、修改、擦拭,可见鲁公的构思是一篇文章,情结从头到尾波动,胸部没有掩盖 。因此,写作的神采飞扬,笔势雄伟,姿势渐生,自然之美 。每一个用尽的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 。整篇文章采用一管微秃的笔,采用圆健技技法 。如果是运行篆书,可以自首至尾 。墨色虽然因为墨枯而沾墨,但由于间歇性原始,黑灰浓枯,很多变化,然后一次性完成 。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 。盖以告是官方作品,虽然楷端最终是绳约;书简出于一时的兴趣,相当放肆;而出于无意的起草,就是忘记手掌,在这里看到真实的东西 。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

多宝塔碑的作者是谁

文章插图
多宝塔碑
天宝十一年(752)4月2日建成,岑勋发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印字,现藏西安碑林 。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僧人楚今静夜朗读《法华经》时,似乎总是在宝塔面前展现 。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塔变成现实 。天宝第一年选择千福寺开工,四年开工 。每年在千福寺为皇帝和众生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座纪念碑是颜真卿最初的著名作品 。他写得恭谨真诚,立刻有了二王、欧、虞、楚的遗风,与唐人写经有着明显的共同点,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书法艺术中吸收营养 。整个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格,点画圆润,端庄美丽,一撇一撇,显得静中有动,翩然欲仙 。是他继承了传统作品 。《书画跋》:这是鲁公最匀稳的书,也尽显美丽多彩,第微带俗,是近世作家的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