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木叶为什么要说木叶,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中,“木叶”和“树叶”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 , 每段的主要内容如下 。
第一段 , 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 , “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
第二段 , 说明“木叶”就是“树叶” , 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 , 有用“叶”的 , 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大量的是用“木叶” , 又发展到用“落木” 。
第三段 , 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 , 关键在于“木”字 。在诗歌中 , 概念相同的词语 , 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
第四段 , 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从“木”所用的场合可以看出 , 自屈原开始把“木”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之后 , 后代诗人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效果 。作者把曹植诗中的“树”的形象与吴均诗中“木”的形象作比较 , “树”没有落叶的形象 , 而“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 。
第五段 , 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 。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 , 还躲着暗示性 , 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 , 还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 。这潜在的形象让我们想起树干 , 而不大想到叶子 , “叶”因此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 , 这排斥暗示着落叶 。而“树”与“叶”的形象之间是十分一致的 。作者以周邦彦的词为例加以说明 。
第六段 , 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 , 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正因为有这个特征 , 所以《九歌》中的“木叶”才如此生动 。而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 , 是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 , 是在蒙蒙细雨中 , 没有干燥之感 , 因此都与“木叶”的形象不同 。至于“落木” , 比“木叶”更显得空阔 。“木叶”的“叶” , 有缠绵的一面 , “木叶”是疏朗与绵密的交织 , 而“落木”就连“叶”这个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
第七段 , 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 , 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
综上所述 ,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至三段为第一部分 , 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 , 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第四至六段为第二部分 , 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 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第七段是小结 。
【什么是木叶为什么要说木叶,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中,“木叶”和“树叶”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木叶为什么要说木叶,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中,“木叶”和“树叶”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中 , “木叶”和“树叶”有什么区别?
“树叶” , “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 , 而且是十分一致的 , 都给人枝繁叶茂、浓荫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 , 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 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 , 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 , 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属于沉沉的阴天 , 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 , 疏朗与绵密的交织 , 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而“落木” , 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 , 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
2.“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 ,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 , 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 ,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 , 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 , 它可能是透着黄色 , 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
3.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 , 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 , 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 。标题拟为“说‘木叶’” , 文章选取古诗中的“木叶”意象作为论题 , 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到探意蕴 , 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 , 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 , 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 。这样 , 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 , 并逐层深入 , 探幽发微 , 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 , 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说‘木叶’”的拟题应该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