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结果,为什么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出现不同的颜色?

革兰氏染色法:细菌标本经图片、干燥、固定后,先用结晶紫溶液初染1min,水洗后以碘液媒染1min,水洗后用95%乙醇脱色至紫色不再脱褪,水洗后用稀释苯酚复红或沙黄复染0.5min,水洗,带玻片干燥后镜检 。由此可见,影响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脱色,染色结果的准确性与脱色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
【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结果,为什么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出现不同的颜色?】另外涂片太厚、太薄会使菌体分布不均;干燥温度过高会导致菌体变形;染液放置过久也影响染色效果;不同时期细菌标本或培养物,染色后结果也会所差异 。
细菌染色时应选用新鲜或培养18-24h的细菌培养物 。

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结果,为什么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出现不同的颜色?

文章插图
为什么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出现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应是由于细胞壁对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是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 。
经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乙醇能使它溶解,所以染色的前二步结果是一样的,但在G+细胞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保持着紫色 。
在Gˉ细胞中,乙醇处理不但破坏了胞壁外膜,还可能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于是被乙醇溶解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衬托的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 。
红色染料虽然也能进入已染成紫色的G+细胞,但被紫色盖没,红色显示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