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时成都,元宵之夜还有逐鼠、迎紫姑的习俗 这些元宵习俗你听过吗 元宵节有什么风俗


封面电视采访人员李雨心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皓月逐人来 。”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苏味道写出这首《正月十五夜》,将长安里元宵之夜的景色,将车马喧嚣、火树银花的场面记录在诗句中,让后代仍能感受到那一夜的热闹和喜气 。
2月15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来临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从古至今就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的民俗活动,这种民俗活动延续至今,让元宵节变成了全员的欢乐庆典 。但元宵节,还有一些习俗随着时间慢慢消除,不被时下年轻人所了解 。
“在故时成都,元宵之夜也有逐鼠、迎紫姑的习俗 。”民俗专家刘孝昌提到,正月十五逐老鼠,这一习俗盛行于古代南方出产桑蚕的广大地区 。同时,元宵之夜迎紫姑这一习俗,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上世纪40时代后期,才在成都及周边地区逐渐消失 。
成都博物馆还原的三月蚕市情景
逐鼠护蚕以祈祷丰收
“逐鼠,便是驱赶老鼠 。”刘孝昌提到,几千年来,蜀地的桑蚕业十分发达,成都周边的温、郫、崇、新诸县各代全是栽桑养蚕的区域,包含城南以外千年古镇簇桥 。针对养蚕别人而言,老鼠变成了克星,累死累活把蚕子喂到有一寸多长,眼见就快结蚕茧,反被老鼠吞掉,那真的是会使蚕农悲痛万分 。而逐鼠的习俗,正是为了让蚕不被老鼠所浪费 。
那样,如何驱赶老鼠呢?在农耕时代,蚕农们认为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煮锅稀饭喂老鼠,有的还在墙上盖上一层肉,放到老鼠常常出现的区域,这样自己家养的蚕就不会被老鼠损害 。之所以选择这般“柔和”的方式去驱赶老鼠,是由于古人觉得老鼠是五谷神,不敢轻易惹恼,所以只能指望让老鼠吃饱后,就不要再来吃蚕宝宝 。
“这日,蚕妇一大早起来就煮一大锅菜稀饭,甚至在还把平时都舍不得吃的肉切一块下来,剁细加进稀饭里面去,放到老鼠经常出现的屋顶、屋角、墙脚、蚕架上 。蚕妇在边摆碗时,还要边念念有词咒骂老鼠,低声骂道:‘大老鼠、小老鼠,稀饭都吃了,你要是再吃我蚕子,一窝尺寸都不得好死’ 。”
据南朝梁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载:“众人元月半做粥糜祷之,加肉覆其上,登屋食之 。咒曰: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 。乃是为蚕逐鼠矣!”但在南北朝的古书《荆楚岁时记》中,也关于“逐鼠”这一习俗的记载:“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 。先用垂柳插门,随垂柳所说,仍以酒脯饮食甚至粥插箸而祭之 。”其作用也是以之逐鼠护蚕 。
“所以元宵之夜逐鼠的效果,给老鼠喂几碗粥,其目的也是为了明年蚕宝宝好好发展,结为大个大个的蚕茧,祈祷丰收 。”刘孝昌提到 。
【在旧时成都,元宵之夜还有逐鼠、迎紫姑的习俗 这些元宵习俗你听过吗 元宵节有什么风俗】《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清,故宫博物馆藏
迎紫姑与“厕神”聊点贴心话
故时在元宵这一日,成都市郊农村的主妇们分外忙碌,不但要逐鼠,还要迎紫姑 。流传,紫姑本为别人侍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谋害厕间,变成厕神 。且在民间故事中,紫姑是一个善良、贫穷的女孩 。百姓们怜悯她、怀念她、有的地方便出现“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据悉,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
“由于紫姑死在厕所,因此被称作厕神,迎紫姑也叫迎厕神 。”刘孝昌表述到,在故时百姓的心中,紫姑是位命运悲惨的侍妾,备受豪门大妇人的凌虐残害,因而招来大家尤其是大闺女、小媳妇们深切的怜悯怀恋,因此在这一天夜里才会迎紫姑的习俗 。
古时一到元宵佳节,家里妇女们很早下去,忙着用麦草扎做成真人大小的紫姑像,再拿纸画出眼眉、双眼、嘴,还要红纸浸一点水把脸孔涂红 。接着,把扎绘好的紫姑很恭敬地立放到猪舍、厕所边上 。或此外置新大扫把一支当做紫姑,饰以钗环、簪以花瓣,还要银钗一支插在扫把头顶,为紫姑打扮一番,放厕所设供,等候到入夜时来迎接她 。
“当刚到天黑时,妇女们毕恭毕敬地把扎好的紫姑迎放到炉灶、厕所或猪舍里边,烧三根香、一对焟烛、多张冥币,跟亲姐妹一样,还拽着扎绘紫姑的手,讲些贴心的话 。”刘孝昌还强调,迎紫姑前还要把灶门打扫干净,不能有柴灰,且凡火要灭掉,火钳和吹火筒也不能放进灶前灰槽里 。此外,迎紫姑时必须清静,由于紫姑怕羞 。
“元宵之夜,无论男女老幼,都在用多种不同方式的方式去渡过元宵,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 。”刘孝昌提到 。
绘图何玙
[如果你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取有花费酬谢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