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二十四监是什么,明朝太监的称谓?

明朝二十四监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其中:
十二监:每监各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员,正五品,典簿一员,正六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 。这个是洪武时的旧制 。而十二监分别是:习礼监、御用监、内官监、御马监、司设监、尚宝监、神宫监、尚膳监、尚衣监、印绶监、直殿监、都知监 。
四司:旧制每司各司正一人,正五品;左、右司副各一人,从五品 。后来又逐渐发生更改 。而四司分别是:惜薪司、宝钞司、钟鼓司、混堂司 。
八局:旧制每局大使一人,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从五品 。而八局分别是:兵仗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银作局、浣衣局 。

明朝的二十四监是什么,明朝太监的称谓?

文章插图
明朝太监的称谓?
公公 。
太监,原指宦官中等级最高的人 。现指被阉割生殖器后入宫服务的男性,即宦官 。在古代,他们负责侍奉皇帝及其家族 。又称阉人、寺人、妇寺、宦者、中官、中监、宠臣、幸臣、常侍、中人、内臣、内侍、内监 。
【明朝的二十四监是什么,明朝太监的称谓?】太监不是中国特有,在世界其它国家的古代都曾出现过相似的角色,而历史上的最早记录来自于公元前21世纪的苏美尔人城市“拉加什”,在几千年来的不同文化中他们可以履行各种各样的社会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