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实力与贡献 大连理工大学全国排名

在“102所技术发明最强高校”榜中 , 大连理工大学以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的成绩 , 位居全国第七位 , 跻身国内高校科技创新实力第一方阵 。

大连理工大学实力与贡献 大连理工大学全国排名

文章插图
科技兴则国家兴 , 创新强则民族强 。近日 , 软科基于2011年度-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获奖项目(通用项目) , 统计了高校获奖情况(注:仅统计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 。
在“102所技术发明最强高校”榜中 , 大连理工大学以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的成绩 , 位居全国第七位 , 跻身国内高校科技创新实力第一方阵 。
此前 , 在“2011年度-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获奖项目”数据统计中 , 大工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 , 同样居于榜单前列 。
作为国家三大奖之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 , 见证了多项国际前沿核心技术的实现与突破 。高校作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 , 迸发出蓬勃的科技创新活力 。
【大连理工大学实力与贡献 大连理工大学全国排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 是对科技工作者的最高礼赞 , 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追逐科技创新的最佳注释 。
十年来 , 大连理工大学获技术发明奖数量居于全国高校第七位 。
近五年来(2016-2020年度)大工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 获奖项目数量居于全国高校第三位 。
以科技创新筑牢国家核心竞争力 , 是大连理工大学矢志不渝的追求 。
建校初期 , 老一辈大工人扛起科教兴国的重任 。
创造了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等新中国科技史上的诸多“第一” , 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从大工教授侯毓汾自力更生 , 研制形成我国活性染料体系 , 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孝军自主研发数字喷墨打印染料技术 , 占据国际市场1/5份额 。
从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令希开创中国计算结构力学 , 推动我国结构优化研究综合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地位 , 到中国科学院院士钟万勰领衔自主研发仿真软件 , 解决重要装备研发软件“卡脖子”难题 。
从大工首倡高性能制造理念 , 现代制造技术团队历经20多年奋力求索 , 攻克一批重大装备制造的关键技术难题 , 到2008年、2017年两次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并实现学校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零的突破……办学七十余载 , 大工以科技供给服务国家发展建设从未间断 。
近年来 , 通过科研机制改革创新 , 大连理工大学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 , 着力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团队、科研平台共同提升的学术生态建设和联动机制 。
着力解决重点行业、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中“卡脖子”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 ,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
在国家核电、长征五号运载火箭、C919大飞机、港珠澳大桥、天问一号等“大国工程”建设和“国之重器”研发中均作出重要贡献 , 以实际行动 , 践行新时代大工人的使命担当 。
科研成果的涌现离不开高水平科研队伍的支撑 。截至2022年6月 , 大连理工大学有15位两院院士(含外籍院士) ,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48人次 , 国家级青年人才134人次 。
初心责任牢记于心头、用赤诚匠心立德树人 , 大工的优秀师者们循循善诱教书育人 , 为大工打造了优越的育人环境 。
雄厚的学科实力同样为科技创新奠定着坚实的基础 。
大连理工大学优势学科资源丰富 , 学科底蕴深厚 , 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 20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
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 , 7个学科进入A类 。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创新教育的高校之一 , 大工拥有1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力学5个“拔尖计划2.0”基地;4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 。
电信、化工、机械、土木、力学5个创新班 , 还有知名教授任导师 , 让学子在本科期间就可以接触科研、了解科研、热爱科研 。
十年来 ,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不断跃攀创新高峰 , 以卓著的技术发明成果和基础研究成果助力我国科技事业加速发展 。
未来 , 大工将不忘初心 , 笃行不怠 , 夯实基础研究 , 加强科技创新 , 为建设科技强国持续贡献大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