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背景故事情节概括 长恨歌讲的是什么故事

《长恨歌》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 。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全诗形象的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一个回旋婉转的动人故事 , 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在线了现实生活的真实 , 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 诗的主题是“长恨” 。

长恨歌背景故事情节概括 长恨歌讲的是什么故事

文章插图
《长恨歌》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唐宪宗元和元年 , 也就是在公元806年创作 , 全文共120句 , 共840个字 , 全文描写的是安史之乱时期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 以两人爱情悲剧为线索 , 为我们铺开了一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画卷 。
历史上感叹唐玄宗将一手好牌打烂的诗文数不胜数 , 其中以《长恨歌》最为著名 , 也影响了后世的诸多文学作品 , 其中以最后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 , 此恨绵绵无绝期”更大众所熟知 。
【长恨歌背景故事情节概括 长恨歌讲的是什么故事】公元806年 , 34岁的白居易被任命为任盩厔的县尉 。任盩厔也就是今天西安周至县 。有一天 , 白居易和友人陈鸿 , 王质夫二人前往仙游寺游览 , 巧的是仙游寺正处于马嵬驿附近 , 而马嵬驿则是安史之乱时 , 唐玄宗李隆基逃亡到这里时 , 因为随军将士的胁迫而下令勒死杨贵妃 。
杨贵妃电视剧照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 , 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的叛乱给了唐朝这个在开元盛世后攀上顶峰的庞然大物一记重拳 , 逼迫的唐玄宗不得不逃亡 , 到了马嵬驿时 , 盛世时的代表杨玉环也自然就成了落幕时蛊惑君王的妖妃 , 为了平息将士们的怒火 , 杨玉环不得不被勒死 。这一点在《旧唐书·杨贵妃传》中也有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 , 认为“贼本尚在” , 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 。四大美人之一的唐贵妃落得如此下场 , 自然不免让人唏嘘 , 此情此景三人也不免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 。
当时王质夫鼓励白居易说 , “乐天深于诗 , 多于情者也 , 试为歌之 , 何如?”因为他认为如果一段历史缺少了创造加工与润色 , 那终究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 于是乎 , 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 陈鸿也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
《长恨歌》在我国诗歌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 全篇由三个部分组成 , 第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用了整整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出来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爱情故事 , 从美好的开头大唐帝国盛世繁荣到安史之乱山河破碎 , 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写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 白居易以四十二句写杨玉环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 ,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天长地久有时尽 , 此恨绵绵无绝期” , 是全诗的收尾部分 , 也是高潮部分 , 即使是天长地久 , 也总会有尽头 , 但这生死遗恨 , 却永远没有尽期 。
白居易
值得一提的是 , 这里的恨字和以往的仇恨不一样 , 这个恨字的意思是遗憾 , 代表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遗憾 , 同时最后一句也点明了题旨 , 做到了“首尾呼应” , “清音有余” , 给予了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