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22年考的是全国卷吗 河南考的是全国几卷

河南高考用的是全国乙卷 , 采用传统高考文理科模式 。很多考生反映今年全国卷的数学可以说是“历史第二难” , 仅次于2003年因考题泄露 , 导致启用竞赛级别难度备用卷那次 。并且今年河南省考生总共有14万多人达到本一线 。

河南2022年考的是全国卷吗 河南考的是全国几卷

文章插图
不可否认 , 对于一些社会底层而言 , 高考是他们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 , 多年来 , 无数普通家庭的孩子通过考入名校走出那座大山 。
很显然 , 随着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 , 现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 如今想要成功上岸绝非易事 , 河南作为我国的高考大省尤其如此!
2022年高考放榜 , 河南考生真苦 , 600分以上达1.6万人!众所周知 , 今年河南高考用的是全国乙卷 , 采用传统高考文理科模式 。而据很多考生反映 , 今年全国卷的数学可以说是“历史第二难” , 仅次于2003年因考题泄露 , 导致启用竞赛级别难度备用卷那次 。
近期 , 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放榜 , 河南的考生也在放榜第二天查询到了自己的最终成绩 , 可结果出来之后 , 却出乎了大家意料!
根据河南省2022年高考成绩和一分一段表 , 今年河南省考生总共有14万多人达到本科一批线 , 虽然700分以上超高分段人数比往年要少了很多 , 其中698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只有10人 。
但即使如此 , 河南全省高分段人数依然还是很庞大 , 其中文理科600分以上共计1.6万人 , 而且还共有41.45万人达到本科线、14.34万人达到一本线 。
在疫情的影响下还是有这么多的高分获得者 , 一方面可以看出河南基础教育水平确实不错 , 与此同时 , 我们还能足以看出今年河南的高考竞争有多激烈 , 也就是河南今年的考生也真苦 , 毕竟今年河南省有125万人高考生 。
而且河南省内名校资源匮乏 , 只有两所一本高校 , 没有一所985 , 仅有一所211大学 , 而我们从往年一本的录取率来看 , 我国的高考第一大省河南的一本录取率只有7.8% , 整体的录取率排名垫底 , 意味着河南一本的录取难度还是很大 , 考生们考好之外 , 还要留意填好志愿!
河南高考分数线公布 , 文科一本线下降31分【河南2022年考的是全国卷吗 河南考的是全国几卷】同一套卷子 , 不同省份高考分数线是不一样的 , 由于题目难度的原因 , 今年河南分数线不是特别高 , 其中理科本科一批线以及二批线分别为509分、405分 。
而文科本科一批线以及二批线分别是527分、445分 , 此外 , 美术类本科A段的高考文化分数线为350分、专业分为210分;而本科B段的高考文化分数线为340分、专业分为194分 。
而根据统计 , 今年河南文科生600分以上人数共有1179人 , 达到一本线大约2.34万人 , 达到二本线大约10万人;而理科生当中600分以上人数共有15216人 , 达到一本线人数大约12万人 , 其中达到二本线人数大约31.45万人 。
对比去年的数据 , 我们发现除了理科二本线提高5分 , 其他批次高考分数线都有所降低 , 其中文科一本线下降最明显 , 直接下降了31分 , 二本线也下降了21分 。
分数线下降对于考生来说是件好事 , 这会使得上大学的难度会有所降低 , 但我们想要确保被录取的成功率 , 其实还需是需要看高校的录取名额以及自己所在省内的排名 。
如何看待“状元热”?每年高考结束后 , 大家都非常关注各省的高考状元 , 无论谁是今年河南省的高考状元 , 笔者认为大家都要理性看待 , 更不要炒作 。
近些年来 , 为了维护高考的公平性以及正常的秩序 , 各地不仅都在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 教育部以及各省相关部门也都三令五申禁止过度炒作“状元热” , 毕竟从长远来看 , 这种现象的危害是极大的 。
比如全国闻名的“衡中模式”便是物化教育的典型例子 , 学校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育 , 通过机械化以及模式化的教学和考试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 这不仅严重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 甚至还无形之中给全省的学生带来极大的升学压力 。
而且随着事情的发展 , 有些事情已经变味 , 如今高考状元已不仅只是一个荣誉和称号 , 其炒作背后往往都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和其特有的商业价值 , 将教育和金钱以及各种利益相挂钩 , 将学习功利化 , 打破了教育市场的正常秩序 , 这严重扭曲了教育了价值观 。
其次 , 这样也容易催生“唯分数论”的教育目标 , 使得学生以及学校被迫背上沉重的升学包袱 , 而且这也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 容易造成全省优质生源集中于个别学校的现象 。
因此 , 笔者认为根除“状元热”的诟病势在必行 , 为了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 , 希望有关部门给予重视 , 比如广东省会屏蔽全省成绩前20名考生的成绩和排名 , 这种做法就非常好 , 在很大程度上遏制“高考状元”的炒作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