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游戏化设计:看这一篇就够了
编辑导语:游戏化设计早已不是新鲜的概念了,那你都了解清楚了吗?本文将游戏化分为四种类型,并且运用了多种思维模型,推荐想要了解游戏化设计的童鞋阅读。
文章插图
本周的话题是游戏化设计,之所以标题叫“也谈”,是因为最近两三年游戏化设计被聊的很多。但其实说来说去都是隔靴搔痒,大多数时候是挂个游戏化的名头,做的事情其实没有什么新意。所以我打算对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说法做一波综述,我们来细细聊聊游戏化设计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一、流量密码游戏化【 游戏|游戏化设计:看这一篇就够了】游戏化这个概念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在国外2003~2004开始就起热度了,国内设计界在经历了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拼多多的砍一刀等等影响力比较大的游戏化实践以后,基本也普及了这个概念做了很多相关研究。
基于一个叫Sebastian Deterding的老哥在Gamification: Designing for motivation中做的总结,我将这些林林总总的“游戏化”文章分成以下这些类型。
类型1-拆解“游戏化”的构造这种文章旨在说明一个游戏化产品的构成逻辑,在解释“游戏化”这个概念框架的同时,一般也能够给到一些设计行为上的建议。不同的模型强调的东西有一些差异,比如比较常见的有:
1)DMC模型:强调玩家被一些内部驱动力引导
把游戏的组成部分本质到表象分成三个层级:动力(dynatmics)、机制(mechanics)、组件(Components),这个模型比较强调玩家玩游戏的底层动机,也就是玩家为什么要开展游戏。这个模型思路类似我们设计师经常讲的原子化设计,认为游戏动力、机制可以决定游戏的外在形式,设计师优先思考游戏的动力和机制,然后再去挑选一个匹配的游戏形式。
这个模型因为出现在《游戏化思维:改变未来商业的新力量》中,所以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
文章插图
2)MDA模型:强调游戏要有“好玩”、有感情
把游戏的组成部分分成机制(Mechanics)动力( Dynamics)和美学(Aesthetics) 三个层级,比较强调游戏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性的一面,把“游戏的乐趣”拆分成不同的类型分析的比较细致。从这个框架下思考问题,设计师需要意识到自己只能从机制-动力的层面去构建游戏,但用户是基于美学-动机层面去体验游戏乐趣的,因此设计师应该站在用户的视角去分析游戏的最终体验,然后去反向分析什么样的机制-动力能够带来这种体验。
这个模型比较偏向传统游戏设计,放在产品游戏化的语境下其实不太好发挥。
文章插图
类型2-解释“游戏化”起作用的原因这种文章主要想要研究“游戏化”为什么能够吸引人不断的去玩、这个现象背后有没有什么理论支撑或者比较成体系的解释。目前在学术界对“游戏化”的研究基本是这个路数。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去年的文章将这些论文分成了3个类型:
- 基于情感动机相关理论的:心流理论、自我效能或自我决定论等等
- 基于行为理论的:强化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等等
- 基于学习相关理论的:认知负荷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等
用心流理论解释游戏化:强调达成高效专注的游戏体验。
- 游戏|拯救者Y90电竞手机评测:一台有5G的功能的游戏掌机
- find x5|骁龙8 Gen 1+全家桶散热系统,Find X5系列带来极致游戏体验
- 联想|2199元起 联想拯救者Y700游戏平板发布:骁龙870+8.8英寸高刷屏
- 美团|互联网设计师没有“35岁危机”
- |游戏党现在值得入骁龙8新机吗?这些实测体验足以给出答案
- Apple Watch|新一代苹果手表AppleWatch8将有哪些变化?
- 改造|“5G+智慧港口”!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智能化改造升级,助力提速增效
- oppo|旗舰性能+顶级游戏体验,用Find X5系列吃鸡太简单了
- 系列|深化全球高端布局之作:荣耀Magic4系列今晚全球首发
- 对手机|挑战史上成本最高手机后盖!iQOO 9赛道版强悍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