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潮汕春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潮汕地区的春节传统文化习俗有贴门神、春联 ;送压岁钱;掼春盛;接福神;吃七宝羹等等 。
1、贴门神、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
2、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 。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
3、掼春盛(挑礼盒)
春节期间,潮汕的另一个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便是“掼春盛 ”(春,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也叫“担春盛”) 。
4、接福神
在潮汕地区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的腊月二十四则是“送神”的日子 。相传诸神仙都会在这一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中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 。因此,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通常会供上鸡、鱼、猪头等食物,如果家庭条件不富裕,则会准备一盘米、一盘红糖 。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 。
5、吃七宝羹
吃七宝羹是潮汕地区的旧俗,相传在正月初七吃七宝羹可以驱除一年的邪气,医治疾病 。七宝羹主要采用芥菜、芥兰、春菜、韭菜、芹菜、蒜及厚瓣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羹食,以此来取吉兆 。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 。

潮汕民俗,潮汕春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潮汕春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潮汕民俗,潮汕春节传统习俗有哪些?】潮汕传统节日时年八节潮汕地区有句话叫:“过日子,勿忘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 。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蕴义 。潮汕人多于这些节日回家与亲友团聚,增进彼此大锣鼓 嵌瓷 工夫茶 烧瓷的情感和凝聚力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在潮汕地区,过年一般要热闹四、五天 。春节当晚,大街小巷,家家产户贴春联,张灯结彩 。吃团圆饭 。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互敬如意 。春节的文娱活动有英歌舞、营大锣鼓、擎大标、布马舞、舞龙、狮、鲤鱼等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 。俗称“灯节”,潮汕人叫“正月半”,历来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 。当天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要插上榕叶、竹枝,以保平安;庆元宵的节目主要有:营老爷、赏花灯、添灯、猜灯谜、抛钱掷弥勒佛等 。清明节清明节在潮汕各地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扫墓俗“过纸” 。旧时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用红漆油出新石碑号,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挂黄白两色纸条,举行祭礼 。端午节潮汕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潮汕赛龙舟分“真龙”和“假龙”两种 。在包粽方面则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俗称“七月半”、“施孤”、“鬼节”,也叫“盂兰胜会” 。“施姑”当天,潮州人或以村为单位搭台“施孤”,或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中秋节俗称“八月半”,主要节目有:1.芋头祭祖 。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食到畏 。”;2.拜月娘,多数人家会在中秋前一个月精心制作工艺品用以拜月,拜月当晚必不可少的物品还有如八仙桌、“(八仙)宝仔”、大香、各类水果、馅饼等,拜月者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3.烧塔 。这些节目的每一个元素几乎与潮汕人的抗元历史有关(传递信息)冬节冬节即是二十四节候中的冬至,时逢农事空隙,一年将尽,因此也称小过年 。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 。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节丸”便长一岁)、上坟扫墓等(清明行“过春纸”,冬至行“过冬纸”)除夕潮汕人称之为“年夜”或“大年三十” 。年夜节日活动是从祭祀祖先开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发沐浴换新衣,然后开始祭祖 。祭品和仪式,祭过祖先,把大门、厅门、房门的旧对联都撕下来,贴上新春联 。而后有“围炉”吃团年饭、给压岁钱(又叫“压腰”) 。和守岁诸环节 。劳热“劳热 ”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 。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吊灯习俗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 。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 。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吊灯习俗出花园“出花园”: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15岁(虚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工夫茶 烧瓷 花灯传说记载:“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于明嘉靖年间潮州府状元林大钦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