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陶器全面介绍与艺术分析 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什么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 。属于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陶器,距今6000年以上 。人面鱼纹盆可以说是史前文化的代表符号了,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就有,一提起人面鱼纹盆,大家想到的都是半坡遗址,读了《中国历史密码》一书中关于姜寨遗址的介绍,才知道人面鱼纹盆并非半坡所独有 。

此陶器全面介绍与艺术分析 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什么文化

文章插图
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新石器时代前期陶器,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属于仰韶文化的遗物 。
形成于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年)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支 。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艺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 。
陶器是原始社会人们创造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具,是人类进入到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彩陶在实用基础上以丰富多样的图案和文字,具有了极其珍贵的审美价值,色彩不再单一,变得更加漂亮 。
【此陶器全面介绍与艺术分析 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什么文化】作为中国艺术的重要源头,可以说彩陶备受后世学者的推崇 。在彩陶的众多文物当中,有一种充满神秘感的特殊文化,至今人们仍然不能理解它所蕴含的无穷魅力 。
人面鱼纹彩陶盆通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细泥红陶质地,红色造型敞口卷唇斜腹 。圆底,底部比较浅,接近平台 。口沿上绘间断黑彩带,环绕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
一组是两个图案画的,鱼形纹用三角圆点表示鱼头,斜长三角交叉的斜线为鱼身,鱼鳞单斜线或者平行斜线代表鱼的尾鳍、背鳍和腹鳍 。
另一组为两个人面鱼纹图案,人面做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 。前额右半边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斜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呈倒立的“T”形 。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 。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整体图案显得巫祝、警惕而又奇幻怪异 。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要绘制这么一幅复杂而怪异的人面鱼纹图案?数十年来,专家们为此争论不休 。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存在时间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中心区域在陕西河南一带 。与鱼纹彩陶盆相似或者相同的彩陶盆,陆续在宝鸡、临潼、姜寨等同类遗址都有发现,累计总数超过10例,其分布范围均在渭水流域区内 。
关于彩陶盘构图的解释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它是远古渔猎巫术的一种形式,表现了先民捕鱼的愿望,有的认为它是祭祀的装饰,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福”字的图形文字 。而大多数的考古学家认为,人面鱼纹具有图腾崇拜的意义,有“寓人于鱼”的之意 。
“寓人于鱼”人和鱼组合在一起,代表了半坡人和鱼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特殊感情,人和鱼是不可分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共同生存的能力 。
《山海经·海内南经》中有人鱼互变的神话,最早记载了人和鱼的故事: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郁水南……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 。”
其中的鲛人外表是人头鱼身,长着四只脚的鱼,后来传到了日本,成为人鱼最原始的形象 。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了人鱼的特征:“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其中多人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 。”
其中的人鱼,指的应该是鲵鱼,即俗称为娃娃鱼的大型两栖动物 。
《山海经·大荒西经》还提到一种“鱼妇”具有死后复活的神力:“有鱼偏枯,名曰鱼妇 。颛顼死即复苏”
鱼妇的状态似在半枯半荣之间,而且“死即复苏”,这可以看做是娃娃鱼的冬眠习性在神话中的反映,“死”即冬眠,“复苏”即醒来 。
庄子《逍遥游》中其开篇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形象地描绘了鲲鹏互换,挥洒自如,不为外物所蒙蔽、束缚,追求自由的人生观 。
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人面鱼纹是半坡人图腾人格化的标志物 。
图腾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且遍布世界各地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发展阶段,世界各民族几乎都产生过古老、原始的宗教,而原始宗教的核心就是图腾文化 。图腾文化激发了原始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滋生出独具一格、绚丽多彩的图腾文化内容 。
民族学的材料告诉我们 ,纯动物的图腾崇拜曾广泛存在于史前民族之中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题材中,除了上述的人面鱼纹外,更多的是一些写实或图案化、线条化的鱼纹 。
鱼有单体、双体、复体,变形体也有鱼群 。当然也有其他多种动物型花纹,如青蛙、鸟、狗、鹿等等 。
这种鱼纹图案也证明当时渔猎的发达程度 。认为是保护神或者是祖先,又有了不同的依据和看法 。如果是作为民族崇拜,按理来讲,祖先是不能被猎杀的,但是事实上在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渔猎工具,那么这显然跟先人们将之作为图腾崇拜是相矛盾的 。
还有学者认为这张图是有宗教祈福的作用,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万物都充满了神秘感,所以就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 。在这种观念下,原始的无数圣贤天文气象学家,通过对苞粉和植被的情况分析研究发现:当时的半坡 。气候状况比今天的半坡遗址更为温暖、湿润,沼泽密布,雨水丰盈,在这样的环境下,鱼类是非常繁盛的,而鱼也成了半坡人的主要食物之一 。
出土于四川的汉代钓鱼石刻
还有人认为人面是巫师的头像,他头戴三角形的高帽子,嘴里咬着鱼,像是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人面鱼纹饰前额涂黑还留出一块弯曲空白的创意,似乎就符合阴阳脸的巫师身份特征,正在进行巫术活动 。
因此这类图画一般被认为象征着巫师请鱼神附体,为天折的儿童招魂祈福 。类似内容的鱼纹陶盆在遗址中出土了很多件,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很像一种特制的葬具 。
这要从仰韶文化流行的一种瓮棺葬的习俗说起,将夭折的儿童葬于陶瓮内 。以瓮为棺,以盆为盖,埋入土中 。象征着古代先民对幼小逝去生命的爱护和对未来的期盼 。
也有“食人说” 。原始社会,先民结绳记事,太古之民,半人半兽,比今人必然更少文明意识 。为了生存而吃人,当属正常现象 。
因此不能排除婴儿死后,亲戚朋友将他们烹饪煮熟后分而食之,仅剩下骨头落葬,以此作为一种纪念 。也有的风俗认为,将敌人吃下,可以让自己更勇敢 。
还有“生殖崇拜说",这件陶盆上画有人面,而人面两侧各有一条小鱼,并附于人的耳部 。
”人面“和”鱼纹“的图案,反映了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生殖崇拜文化,在当时生产力低下、古人以狩猎为生的时代背景下,部族的繁荣与兴盛,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取决于劳动力多寡和生殖能力旺盛,所以古人对于生殖繁衍相当重视,加之当时的医疗技术水平低,孕妇难产和婴儿夭折的现象时常出现,使得人们对于象征生育和繁衍的符号产生了寄托和向往 。
例如象征多子的蛙、鱼等动物符号,象征生殖的男根和女阴的生殖器符号等 。这件人面鱼纹盆中的反应的正是婴孩从母体娩出的场景 。人面鱼纹的图案与其功能相符合,婴孩娩出的场景寄予了人类对于顺利生产的希望 。
社科院的考古学家说:彩陶只是仰韶时代的文化现象之一,凭这一个方面,自然不能够包揽对整个时代的理解,但也未必一定落入以管窥豹、盲人摸象的狭隘境地 。
因为彩陶图案太特殊了,在考古学解读考古遗存这部无字天书的时候,无异于一把钥匙 。图案背后一定有丰富的隐喻,其真实的含义值得学术界继续探索 。
但是,无论半坡人用它表达什么,人面鱼纹图案所蕴含的创造性和艺术性,都是令人惊叹的 。成为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范例,其色彩、纹饰、形制美轮美奂、活灵活现,集使用功能和艺术价值于一身,反映了远古先民的高超技艺和智慧的灼灼之辉 。
即使它只是原始人为了美的感受而留在陶盆上的装饰,也让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感到了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