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中年CP回归「偶像剧」,新生代用短剧博未来( 二 )
网速加速的同时,视频网站每部剧每集下面开始出现用户可评论的对话框。
文章插图
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时代,人们表达观感,是转头跟家人交流,隔天去单位/学校跟同事同学交流。
互联网改变了电视时代熟人交流的属性。
电视剧不再是线性单向输出的内容产品,评论不再是少数执笔之手拥有的权力,只要有键盘,人人都是剧集口碑的建立者。
与观众主动性同步发展的,是电视剧的载体,开始经历从从电视机到电脑,再到手机,大屏到小屏的流变。
4G元年(2013年)时,衡量一个人是否土豪,看他会否随时随地任性用流量看剧(这个梗到2018年播出的新版《流星花园》还在用,可见当初流量之贵)。
最早推出4G移动套餐的广州,当年最低套餐价格138元/月,包含包含国内数据流量(2G/TD/LTE)600M,省内数据流量(LTE)400M。省内外流量加起来还不够看一部电影的。
虽然用流量看剧在4G初问世时是奢侈事,但到了2020年,中国手机流量的平均资费较2015年,下降超过了95%,中国用户平均每个月的消费流量是10.86G,比2015年提升了38倍。
流量普惠反映到观剧习惯,是手机看剧变得稀松平常。
在新媒体语境下,影像、屏幕、观众三者的关系,从固定时间大屏开放性,转向随时随地小屏私密性。
「小微化」的荧幕下,观众审美趣味越来越多样,从而为网剧的亚文化表达提供了丰富的空间。
02 网感,年轻人的必杀技网剧经历过三级跳。
诞生初期,它是不入流的。
2014年以前,「段子剧」是网剧的最大标签,成本低而多梗的《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年轻人口口相传,但在主流平台,网感过强反而是绊脚石。
文章插图
符合大众审美的电视剧,故事连贯、笑点通俗、情感普世,是基本要素。
直到2014年知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网剧《匆匆那年》在搜狐视频播出,大众化的网剧才算有了眉目。
相比以往的网剧,单集制作经费超过百万的《匆匆那年》算得上大制作,相比小圈层哗众的段子剧,年度流量超10亿的播放数据,也证明网剧大众化挺有未来。
后来学界普遍认为2014年是「网剧元年」,《匆匆那年》和《屌丝男士3》两种类型,均破10亿,代表着网剧的一体两面。
网络小说改编网剧,成为后来几年的惯常操作。
不过,尽管2015年有高质量新题材的《无心法师》,2016年有《余罪》,网剧投资逐年从六位数投资上涨至九位数,但当周迅霍建华等人主演的《如懿传》确定要在网络首播时,大众还是觉得,排面小了。
大制作、大明星、高投入、好班底,在刻板印象中,是属于大屏而非小屏的。但刻板印象必须要向现实屈服。
当电视频道审查越来越严,限古令、限娱令喧嚣尘上,眼见着大屏内容越来越保守,小屏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先是由于限古令无法在卫视播出的大制作网剧来到了视频平台。
文章插图
此外,2018年之前,大多网剧的审查流程,依旧是平台自审,内容表达的宽松,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些题材的保护伞。
口碑在逐渐积累,前期网剧在新题材上的探索刷新着观众观感,到了2018年底广电总局发布《关于网络视听节目信息备案系统升级的通知》,彻底介入网剧监管,网剧的影响力已然能和电视剧平分秋色。
电视台播不了的盗墓、灵异,以及尺度大的悬疑,成了网剧巩固口碑的类型。
- |智联招聘的中年危机
- 阿里巴巴|智联招聘的中年危机
- PS版《雷电4》现已正式发售 经典街机射击游戏回归
- 赛车|iQOO 9 Pro 赛道版轻体验,回归最直接的赛车元素
- 电子商务|“直播+”成电商新常态,“野蛮生长”的直播基地逐渐回归理性
- 春晚主持人马凡舒回归央视体育频道 气质从容状态佳
- 雪梨|薇娅们助播团队回归背后:经纪公司谋出路,直播电商难再出“头部”
- 澳大利亚|澳媒称旅游业哭喊中国游客回归:留下120亿澳元黑洞 行业近乎崩溃
- mybatis|一加8Pro有福了!ColorOS 12公测更新,DC调光功能回归!
- MongoDB|戳中年轻一代的审美!OPPO Pad外观工艺曝光,体验至美科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