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疫情影响外,国内云巨头还面临特有的行业困境。
国内云市场总体以政企大客户居多,大型政企机构的订单收入甚至已经接近50%。但与发展成熟的国外云市场不同,国内政企大客户目前对上公有云仍然疑虑重重,更倾向于做私有云或混合云,这就导致原本基于公有云设想的“水电煤”自助服务,变成了贴身服务。
“客户定制开发太多,研发被一线人员牵着鼻子走,各种版本、各种维护,到头来还不挣钱。”李彬无奈道。
面对分散、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云厂商不得不更多扮演集成商角色,经营成本远高于海外云厂商。
“云越私有,项目越重,利润也就越低,很容易被‘搞死’。”他感慨道。
“比如华为云,私有云业务比重是ATH三家中最高的。他们用一种做项目的思路来做云,把每个客户都要做成一个项目,这样一来,人效成本非常高,边际成本就降不下去。”
有华为云的客户向雷峰网描述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在一次合作中,华为直接派了位工程师到我们公司上班,算了下,这位工程师年薪可能都要几百万,比这个项目订单还要高。”
而任正非早在2020年就曾内部讲话,支持关闭华为私有云,明确表示不能再走业务软件失败的老路。“过去按客户定制,限制死了我们的能力,一个个小的软件包,不可复制,不可拷贝,不能重复销售、多客户共用。业软走的失败道路,我们坚决不能再走。”
于是在各种大背景下,增速放缓,就成为了2021年中国云厂商的年度热词。
但面对同样的大环境,国外三大云巨头——亚马逊AWS、微软云、谷歌云却在2021年继续维持了高增长、高利润。
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亚马逊AWS 2021年营业利润率为29.79%,毛利率为60%。微软智能云2021年营业利润率为44.22%,毛利率为70%。
对比来看,阿里云2021年前三季度总收入528.19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10.44亿元,利润率仅为1.98%。其他云厂商则普遍仍处于亏损状态。
事实上,毛利率低,不如国外同行赚钱,是国内云厂商一直难以走出的困局。“国内云厂商的毛利率通常只有30%左右,和国际一线云厂商相差30%~40%,再加上经营成本高,最后下来,利润率为个位数也就不足为奇。”张杰表示。
究其原因,在于国内外云厂商在成本结构和收入结构上的差异。
通常来说,云厂商的成本结构通常包含基础硬件和软件研发两部分。与之对应,云厂商提高利润率的方法主要有:通过扩大用户服务数,做大基础设施规模,靠规模效应摊薄硬件成本;控制定制化项目和集成项目的规模;多做毛利率高的中间件等标准化产品。而这些方法也正是国际一线云厂商提高和保持利润率的主要途径。
“亚马逊作为全球市场占比第一的云厂商,早在2015年,四大基础件(服务器、存储、CDN、网络带宽)的售卖中就占了60%到 70%”,靠规模摊薄硬件成本效应明显。而且,更多提供标准化服务,很少承接集成项目和定制化项目。 ” 一位二线云厂商IT高管对雷峰网表示。
既然成功经验在前,那中国云厂商为何迟迟做不到?
首先来看IaaS基础设施层。
国内云市场经过过去几年轰轰烈烈的“上云”运动,目前该上、能上云的都已经上了,增量空间短时间内已然不大,并且各家厂商在营销端还要大打价格战,拖住了盈利的后腿。而国外市场的开拓,在国际云厂商的挤压下,迟迟打不开,甚至占比还有所缩减。
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云厂商市占率排名已然发生了变化。
在亚马逊AWS(33%)、微软(22%)前两名不变的情况下,谷歌云在2021年以10%的市场份额取代了阿里云,成为了全球第三大云厂商,而阿里云以6%的份额,退居到第四名。
- 互联网|最高补贴40万元|哈市鼓励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
- 预防医学|他们在云南合作打造智慧型综合医疗服务生态系统
- iphone|「摄影101」原生直出 iPhone中这三个功能你可能从来没用过
- 阿里巴巴|资本追投100亿!阿里云又在憋大招了?
- 数据库|腾讯云数据库副总经理王义成:国产化攻坚要看最后的10%|展望2022
- 研高陈宏林全手工作品「君玉」原矿极品民国绿泥390cc
- 人工智能|专访小米崔宝秋:云原生与大数据、AIoT、开源的碰撞之路
- msp|三星SDS宣布加入亚马逊云联盟
- 好物推荐25期:华为羡慕的徕卡光圈马克杯、超快的家庭NAS私有云
- 淘宝|淘宝京东念念不忘的「二楼」,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