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用音频技术为“北斗”补上室内导航短板

◎采访人员 吴纯新 通讯员 吴江龙 
本科阶段是科研兴趣培养的关键期 , 老师稍加引导就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 在培养过程中 , 加强他们的原始创新能力是我的主发力点 。  
——陈锐志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初见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锐志 , 是在一堂有关高精度定位的科普课上 。 还没有进教室 , 采访人员便在走廊听到学生们的阵阵笑声 。 “科学并不枯燥 , 我希望把知识尽可能讲得有意思一些 。 ”他说 。  
回首过去40年 , 陈锐志的人生轨迹多次发生改变:既在企业工作过、又在高校做过科研 , 生活的国家也是几经更换 。 不过 , 有一点未曾变过 , 他一直将自己牢牢“定位”在导航研究上 。  
“无论身处何处 , 我都希望能学有所成 , 把研究成果献给祖国 。 ”陈锐志说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 关乎国家安全 。 过去几年 , 他和团队成员在做的就是帮助北斗补上室内导航短板 , 将北斗的服务能力从室外拓展到室内 。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1》于近日发布 , 陈锐志同时入选全球“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  
芬兰聘任的首位华人教授 
“那时候我选专业就像拆‘盲盒’ , 其实并不清楚自己选的具体是什么 。 ”陈锐志回忆道 , 1981年选择上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 全凭感觉 。  
彼时 , 邻近高考 , 武汉测绘学院的招生简章贴在陈锐志的高中教室门口 。 “当时 , 我天天都能看到这个简章 , 后来填报志愿时很自然地选了测绘专业 。 ”他回忆道 。  
陈锐志或许没想到 , 这样一个不经意的选择 , 竟决定了他未来40年的人生走向 。  
“刚开始上大学时 , 我对专业学习并没有多少热情 。 直到大二时 , 我才慢慢对测绘这个专业有些兴趣 。 ”陈锐志回忆道 。  
本科毕业后 , 陈锐志在国家测绘局工作了一年 , 之后他前往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 毕业后 , 在芬兰大地测量研究所做了一段时间研究员 , 而后又在芬兰诺基亚公司当了4年的工程经理 , 并在此期间拿了一个计算机硕士学位 。  
随后 , 陈锐志再回芬兰大地测量研究所 , 担任导航定位研究室主任 , 并成为该研究室终身教授 , 这也是芬兰聘任的第一位华人教授 。  
在芬兰生活、工作26年后 , 陈锐志想跳出“舒适圈” , “觉得自己的人生需要重新‘定位’” 。  
于是 , 陈锐志前往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担任讲席教授 。 在美工作期间 , 他发现学界在手机室内定位导航方面的研究不足 。  
瞅准了方向后 , 陈锐志决定深耕这块“土地” , 但他不愿在国外做研究 , 他想把成果回馈给祖国 。  
2016年 , 陈锐志带着学术设想回到了母校 , 并开始担任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致力研发音频室内定位技术 
陈锐志与导航定位的故事 , 要从21年前讲起 。  
2001年 , 芬兰大地测量研究所成立导航定位研究室 , 经过一年多的遴选和国际同行评议 , 陈锐志获聘研究室主任、教授 。  
上任第一要务 , 便是规划研究室的发展方向 。 结合工作经历以及对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的关注 , 陈锐志选择了“室内定位技术”这一冷门方向 。  
在陈锐志的带领下 , 该研究室的成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相关技术亮相于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以下简称上海世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