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美因基因谋上市 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分化


随着美因基因向港交所递表 , 消费级基因检测再次走进消费者视线 。 美因基因的招股书援引数据称 , 美因基因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消费级检测平台 。 从具体产品内容来看 , 消费级基因检测是指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基因检测 , 于2015年左右引入中国市场 , 23魔方、水母基因等均成立于这一年 。 晚一年成立的美因基因却成了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在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实现盈利的企业 。
不过处在同一赛道的玩家境遇却各不相同 。 2月20日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行业里的另一家公司水母基因公众号的内容更新停滞在了2020年 , 其内部人士称 , 个人业务不再是公司的业务重心 。 去年9月 , 业内还曾传出微基因、23魔方和基因宝三家公司正在洽谈合并事宜的消息 。 业内人士认为 , 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已行至分水岭 。
美因基因冲击上市
国内最大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正在谋求港股上市 。 根据美因基因披露的招股书 , 公司拟将所募资金投向消费级基因检测及癌症筛查服务及产品的销售、营销及商业化 , 研发管线产品等 。
【基因|美因基因谋上市 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分化】美因基因是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孵化的项目 , 成立于2016年并已实现盈利 。 招股书数据显示 , 2018-2020年 , 美因基因分别实现总收入1.95亿元、1.23亿元、2.03亿元 , 同期分别实现盈利2200万元、2970万元、7910万元 。
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和癌症筛查服务构成了美因基因的两大业务板块 。 其中 , 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是美因基因的营收支柱 , 营收占到总收入的九成以上 。 美因基因的消费级基因检测的服务包括了癌症风险评估服务、慢性疾病风险评估服务、新冠病毒相关检测服务和其他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在美因基因官方商城看到 , 其一款癌症风险评估服务的基因检测产品售价为699元 , 用户取出产品中的口腔拭子 , 每只棉条上下擦动口腔左右内壁约20次左右 , 将样本寄回检测中心 , 15-20个工作日便可以等到检测报告 。
美因基因在招股书中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称 , 按累计进行的检测数量来看 , 美因基因是中国最大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平台 , 全球三大消费级基因检测平台之一 , 且是国内唯一一家在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实现盈利的企业 。
早在2021年8月 , 美因基因曾向港交所递交过上市申请材料 , 随后过期失效 , 这是其更新材料后再次冲击港股上市 。 针对赴港上市的原因以及市场发展情况等问题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联系了美因基因方面 , 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
沉寂的市场
相较于2017-2019年价格战、融资等活跃现象 , 这两年国内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降温明显 。 美因基因的再次寻求上市打破了沉寂已久的市场 。
国内消费基因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美国消费基因检测公司Ancestry、23andMe等的发展密切相关 。 作为全球第一、第二大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 , Ancestry和23andMe分别成立于1996年、2006年 。 据业内人士介绍称 , 2015年左右行业快速发展 , 国内大量企业涌现 , 效仿美国推出了大量祖源检测等娱乐性质项目 。
国内早期入局的微基因、23魔方以及水母基因均成立于2015年 , 成立之初也是主打祖源分析 , 包括遗传风险、药物反应等 。 为打开市场 , 获得更多用户 , 行业经历过价格战 。 2017年8月 , 23魔方将原先千元左右的标准套餐价格进行降价 , 套餐价格从此前的999元降至499元 。 随后 , 微基因跟进 , 下调了产品价格 。
热度逐渐升温 , 成立较早的三家企业在2018年相继获得融资 , 行业也迎来了新玩家 。 2018年1月 , 微基因宣布完成B轮融资 , 水母基因完成A轮融资 , 同年3月 , 23魔方宣布完成1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 这一年 , 安我健康、基因宝也先后成立 。 2019年10月 , 基因宝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