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A7左边的问题,不仅仅是A9不下放,因为A9同样没有好好设计

索尼|A7左边的问题,不仅仅是A9不下放,因为A9同样没有好好设计

文章图片

索尼|A7左边的问题,不仅仅是A9不下放,因为A9同样没有好好设计

文章图片

索尼|A7左边的问题,不仅仅是A9不下放,因为A9同样没有好好设计

文章图片


单反的稳定性和耐用性还有耗电量都是手机和微单没办法比拟的 , 而且尼康单反的宽容度 , 除了索尼的微单可以勉强拉一下 , 其他相机可以?而且单反有更加成熟的技术和镜头群 , 微单的镜头群普遍偏贵 , 手机的话就算了 , 什么都比不上单反 。 佳能不能半按返回 , a7c不仅不能返回 , 甚至连放大区域前要按一下选择区域 。 操控效率比a7一代还低 。 索尼的曝光补偿还单独做个拨盘出来 , 我看着就感觉他略显浮夸 , 或者多此一举 。

估计是索尼比较注重仪式感 。 曝光补偿按钮 , m3一开始比较紧 , 后来用的时间长一点就变得松了些 , 比较合适 。 佳能现在除了ISO大部分都要通过Mfn , 比索尼的散装自定义还要少4个快捷键 , 所以我基本不可能回佳的了 , 除非Z卡口1.2难产 。 开机位置这点我喜欢尼康的 , 习惯不拍就关机 , 索尼没用过 , 不清楚 。 正负的中间有一个c档 。 调到c档可以直接用滚轮调整 , 简直不要太好用 。

我一直想不明白曝光补偿这么常用且需要反复调整的功能 , 为什么要用一个那么紧的拨盘来调 。 只能说索尼对相机系统还有待摸索 , 不过确实带领了一波普通玩家从单反向无反转变的趋势 , 佳能尼康也往无反转向了;我更期待佳能尼康经过前几年无反相机探索之后能开发出来什么新标准 。 iso是后面的转盘调的啊 , 前波轮是光圈后波轮是快门 。 继续a卡口这条线明显不行 。 而把a卡口这条线的宽大机身应用到e卡口这条线 。

在他看来就是混线了 , 内部的设计人可能会觉得很崩溃 , 十分抵触 。 那么新开一条a , e混合的产品线 , 市场部可能觉得大部分买微单的不会青睐看似傻大笨粗但操控极佳的产品 。 佳能XXD这些是不大行 , 所以不是干活的料 , 5D1D的主拨盘非常大 , 用大拇指的下边缘就能擦到了 , 手势习惯问题 , 习惯之后并不难受 。 尼康的拨盘软、段落感强 , 也可以说手势习惯问题 。 触摸菜单确实好 , 索尼前两个设置菜单页面太多和Fn没触摸调参比较麻烦 。

不过我这里只谈按键操控 , 毕竟看取景器盲点的时候主要靠按键 , 触屏只能用来挪对焦点 , 这项功能索尼也有 。 索尼的色彩解析有问题 , 特别是肤色橙黄色调附近的颜色解析不准确 , 色偏很厉害 , 经常一张脸一个颜色的 。 这不是白平衡问题 , 是色彩倾向和色准的问题 。 a7m2手动选择焦点居然前后波轮 , 十字按键一起上 , 光圈快门都调不了 。 X-T3宽了7mm , 上手几乎一样 , 交互好不少 。

A9体积差不多 , 多两个波轮解放两个功能 , 这些都能证明A7进步空间大并且完全有能力设计并且实现更好的交互 。 干活可以说包括各种用相机换钱的活动 , 最常见的还是5D3、5D4、D810、D850、A7M3、A7R3这几个 , 用单卡机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 所以它们还是不能算常见的主力机 。 A7左边的问题不仅仅是A9不下放 , 因为A9同样没有好好设计 , A9的操控就和佳能那块3000万CMOS的宽容度一样 。

【索尼|A7左边的问题,不仅仅是A9不下放,因为A9同样没有好好设计】比自己是有进步 , 但也仅仅是“够用了”而已 。 然后XT3查了下尺寸的确是比A7宽了7mm , 这个我说错了 , 可能上手感觉裸机身重量差不多 , 加上持握更紧凑带来的错觉 。 A7这种一开始做成便携机的机身本来就不适合高效率干活 , A9的操控好一些 , 但对这种小机身来说也差不多到头了 。 不把非入门级机身做大点确实迷惑 , 我的主要意思是大机身按键多操控好理所应当 , EOS R也不是入门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