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重庆日报不知不觉|北京冬奥会背后的科技力量:裸眼3D、氢能汽车、虚拟志愿者等“黑科技”带来新奇体验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不知不觉 , 北京2022冬奥会已经接近尾声 。 此次冬奥会除了诞生了多个世界纪录外 , 诸如便携式智能翻译设备、裸眼3D、氢能汽车等一系列“黑科技”的运用则映射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坚定步伐 。
温度分区技术为观众提供更好观赛体验
重庆日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北京冬奥会的科技感首先体现在场馆上 。 比如 , 诞生多个新纪录的国家速滑馆就蕴含着众多“黑科技” 。 该馆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 , 让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 。 温差越小 , 冰面硬度越均匀 , 场地越平整 , 平滑度和滑感就相应提升 。 在这项科技的助力下 , “丝滑”成为不少选手完赛后对比赛体验的描述 。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不知不觉|北京冬奥会背后的科技力量:裸眼3D、氢能汽车、虚拟志愿者等“黑科技”带来新奇体验
文章图片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 新华社采访人员武巍摄
除了采用先进的制冰技术外 , 为让观众拥有更好的观赛体验 , 国家速滑馆同样煞费苦心 。 重庆日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该馆配备了智能化运动管理系统、观众观赛管理和场馆管理系统 , 从而使馆内气温能分成三个区域:冰面一个温度 , 确保冰面标准稳定;运动员比赛空间一个温度 , 保证运动员体温体感 , 有利于创造最佳运动成绩;观众席的温度则会达到16℃左右 。 “无论外面有多冷 , 国家速滑馆里一直温暖如春 , 这种感觉实在太赞了 。 ”一位来自河南的志愿者告诉采访人员 。
氢能源汽车提升乘客舒适感
本次北京冬奥会的交通运输同样蕴含着不少高科技 。 比如 , 冬奥会期间 , 重庆日报采访人员乘坐的交通车不少就采用了氢燃料电池 。 这也是截至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不知不觉|北京冬奥会背后的科技力量:裸眼3D、氢能汽车、虚拟志愿者等“黑科技”带来新奇体验
文章图片
氢燃料新能源车 。 新华社采访人员任超摄
与电动车相比 , 氢燃料汽车通过管路和流道 , 将氢气和氧气输送到燃料电池堆栈里进行化学反应 , 通过电子不断发生转移形成驱动汽车所需的电流 , 整个过程生成物只有水 , 能够大幅减少碳排放量 。
同时 , 这批氢燃料客车搭载了“U度”综合热管理技术 。 该技术可以将氢燃料电池所产生的废热进行循环利用 , 为车内采暖和前风窗除霜、除雾提供能量支持 , 进一步降低了氢燃料客车的运营成本 。
那么 , 这样的车坐着感觉如何呢?重庆日报采访人员有幸乘坐了一次氢能源汽车 。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 , 采访人员发现 , 氢能源汽车从启动到转弯可以说是无声的行程 , 甚至感觉不到汽车在行驶 , 即使是经过坑洼道路 , 也没有太大的摇晃 , 相当平稳舒适 。
桌面裸眼3D技术帮助运动员掌握更多信息
除了智慧场馆、交通出行外 , 运动员们的生活起居同样有“黑科技”加持 。 在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 , 一片下沉广场成为运动员和随队官员享受一站式生活服务和文化体验的场所 。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不知不觉|北京冬奥会背后的科技力量:裸眼3D、氢能汽车、虚拟志愿者等“黑科技”带来新奇体验】科技冬奥新技术也在此集中展现:数字时空舱采用沉浸式方式带众人领略古代奥林匹克、北京文化遗址的风采 , 桌面裸眼3D则对三大赛区竞赛场馆进行立体展示 。
“桌面裸眼3D技术主要是为了帮助运动员们更好地了解各个运动场馆的信息和魅力 。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旭说 , 该技术通过提供180度视角范围的连续视差 , 将奥运场馆以及赛事运动以三维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展示 , 观众无须佩戴设备 , 也能体验到奥运场馆的精巧设计和赛事运动的紧张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