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三 )
支出端:“蒙眼狂奔”带累供应链,“心机”裁员解决低效数据显示,2000-2008年,星巴克全球店数“蒙眼狂奔”,增长了1.31万家。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餐饮行业的规模扩张,规模效应有限。
这里面,就涉及可变成本——原材料以及仓储运输成本(供应链)来说,一般卖得越多,成本越高;卖得少,成本也相应较低。
但在2008年,星巴克的情况却是逆“常识”的。
数据显示,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星巴克在美国开店至少一年的门店销售额,下降了10%,但同期星巴克在美国的供应链成本却增长了10%——从7.5亿美元上升到8.25亿美元以上。
也就是说,销售额降低了,可供应链成本却在不断上升。
而这样的情况,在门店人员上也有着类似的呈现。一般来说,门店人员的数量和单店销量的情况成正比。
可这一时期,在门店销售额下滑的情况下,星巴克的单店配备员工数,却大幅增加,甚至在2006年最高达21人。
文章插图
那么,星巴克为什么会有这么反常的表现呢?我们来一一分析。
针对供应链成本高企问题,市场上有不少观点认为,这要归咎于2007-2009年全球咖啡豆价格出现大幅上涨,造成原材料成本上升,冲击咖啡市场。
文章插图
但事实上,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资料显示,星巴克在2004-2009年间,即拓展了咖啡豆种植基地。可以看到,在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塔桑尼亚三地种植中心的支撑下,该时期星巴克的原材料成本,并未受太大影响。
文章插图
更精确的解释是:问题出在仓储运输方面。
用星巴克全球供应链运营执行副总裁皮特.吉本斯的话说:“我们的增长速度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没有把供应链基础工作做得足够好。”
这话显然过于美化了,为了配合门店的“狂奔”,星巴克的仓储配送不管不顾地快速膨胀。
如下图,2004-2007年,星巴克全球烘焙中心及仓库配送中心面积,扩大了接近600平方英尺;仓储配送中心数量激增到12家。
文章插图
但规划不足,仓促扩张的结果是:
·为了扩大覆盖设置的配送中心,过度分散,导致燃油成本提高。
·为了快速扩张,引入的第三方配送公司占比过重(有8家),拖累整体配送效率。数据显示,2008年能够及时收到所需物品的门店比例仅为35%。
就这样,供应链成了星巴克扩张的牺牲品,成本逆势急剧攀升。
文章插图
备注:运输及原材料成本为销售成本减去租金总成本
而关于人员配置的问题,则主要有两大成因。
一个是,门店在产品生产制作上的落后。
比如,这一时期星巴克还在使用需要咖啡师手工操作的半自动咖啡机,一杯咖啡的制作时间,经常在3分钟以上;同时,门店管理系统也很老旧,充斥着传统且低效的收银机。
如此一来,为了保证生产和经营需求,需要更多的人员配置。
另外,上述说过,星巴克为了应对竞争,增加了很多餐食SKU,比如三明治,这也需要雇佣更多的人手来应对。
但这一阶段单店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结果就是运营成本支出高涨,但单店人效很低。
- 发射|4小时发射3颗卫星,中国6G重大突破,专利全球第一,美态度逆转
- 三星|6100元!用户提前9天收到三星S22:意外发现有充电器
- OPPO|日本智能机市场洗牌:三星仅排第四,OPPO打败夏普,拿下安卓第一
- 当十二星座有这样的表现,说明还不适合结婚
- 三星电子|李柏特出任三星电子北美区副社长 负责地区对外业务
- 新东方|小鹏汽车回应高管年薪超4亿;阿里将设立品牌自营旗舰店;小米12号创始员工离职;星巴克涨价丨邦早报
- 三星Galaxy|外媒评价三星Galaxy S22 Ultra:是一台万能手机,但有个明显的缺点
- Galaxy|三星S22 Ultra用45W充电器实测充电速度:老外有点失望
-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资料图:广州某星巴克门店。|星巴克涨价!为何热搜第一?
- 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