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量子密钥分发的新纪录 让城市间量子通信网络又近一步

影响量子密钥分发传输距离的首要因素是信噪比 。 原则上只要充分抑制噪声就可以提升传输距离 。 但也不能说噪声为零 , 就可以传输无限远 , 这是因为线路除了噪声还存在衰减 , 衰减会使得密钥生成率降低 , 密钥率太低则无法满足任何实际应用需要 , 即使没有噪声 , 也失去了应用价值 。
韩正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近日 , 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的一项研究成果 。 中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的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 , 近期实现了833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 , 将量子密钥分发安全传输距离世界纪录提升了200余公里 , 向实现千公里陆基量子保密通信迈出重要一步 。
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 , 在信息安全层面上提供了窃听可感知的密钥分发手段 。 光量子是量子信息的天然载体 , 但线路中不可避免的损耗限制了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距离 , 这也是制约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部署和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 因此 , 如何延长光量子密钥分发直接传输的安全距离 , 是当前极具挑战的难点和焦点之一 。
那么 , 在833公里长的光纤上完成量子密钥分发 , 这个世界纪录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信噪比和衰减决定传输距离
“光量子密钥分发直接传输的安全距离逐步逼近1000公里级 , 为未来广域量子通信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 ”韩正甫向采访人员解释 , 将来构建的广域量子通信网 , 能够分布在多个城市 , 并且拥有城际骨干线路和具有城域子网 。 “拥有这样的分层结构的量子通信网络 , 可为较多用户提供服务 。 ”
【量子|量子密钥分发的新纪录 让城市间量子通信网络又近一步】韩正甫告诉采访人员 , 影响量子密钥分发传输距离的首要因素是信噪比 。 噪声包括信道扰动、探测器暗计数等 。 原则上只要充分抑制噪声就可以提升传输距离 。 “但是也不是说噪声为零 , 就可以传输无限远 。 ”韩正甫进一步解释道 , 这是因为线路除了噪声还存在衰减 , 衰减会使得密钥生成率降低 , 密钥率太低则无法满足任何实际应用需要 , 即使没有噪声 , 也失去了应用价值 。 因此决定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是信噪比和衰减 。
“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实现长距离量子密钥分发 , 2012年创造了206公里的纪录 。 2018年的时候我们在双场协议的理论和实验方面做出了一些关键性突破 , 实现了300公里光纤信道的双场实验 , 这是国际上首个在光纤信道中突破理论极限的实验 。 ”韩正甫说 , 这些工作中 , 课题组发展了协议理论分析的方法 , 突破了光源相位锁定、信道相位补偿等几项关键技术 , 这为其实现833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奠定了基础 。
“量子通信一直是竞争激烈的国际赛道 。 ”韩正甫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竞争力的团队是位于英国的东芝剑桥研究所 , 他们是双场协议原始理论提出者 , 实验上也实现了600公里的双场系统 。 此外 , 英国利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在理论方面也有所造诣 。
突破双场协议理论
2018年 , 英国科学家提出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突破了原有的理论极限 , 而且其对理论的完善和对实验技术的开拓极具挑战性 。
“以前的协议一般是单光子协议 , 虽然也需要用到相干态 , 但是相干态是本地制备的 , 通过不等臂干涉 , 相位补偿也比较容易 。 ”韩正甫说 , 双场协议不同于之前的协议 , 该协议主要基于可干涉的远程异地制备的相干态 , 这就对光源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 。 不仅光源 , 双场协议还要求一对相干态经过不同的、远程信道传输后还可以实现接近完美的干涉 , 这意味着信道相位补偿也很有挑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