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星巴克的傲慢( 二 )


咖啡不是奢侈品,只是一杯日常饮品。
你喝的是咖啡,还是咖啡馆?
我们只需要你为咖啡本身付费。
它准确地描述了之后的咖啡场景:大众化、日常化,以及去空间化。
两则差异感十足的文案,正描述了这20多年中国咖啡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0多年,星巴克是如何失去价值感的?或者说咖啡暴利时代是如何逐渐瓦解的?
或许我们可以从产品价值、空间价值、品牌价值来讨论。
产品价值&空间价值
一杯咖啡到底有多大的价值?从成本来看,一咖啡经营者告诉内参君,一杯咖啡差不多在4元左右。当然,成本绝非只是原料,还包括运营费用、营销费用、管理费用、折旧等。
有从业者估算,一杯星巴克咖啡大体包含26%的房租,门店运营费为15%,原料费用为13%,利润差不多还有18%。
星巴克咖啡产品价值的稀释,来自外部。价格的这层窗户纸,正被越来越多入局者捅破,消费者正经历咖啡价格的一次次下落。
2018年横空出世的瑞幸,将咖啡拉入20元价格带。
曾投资瑞幸咖啡1.8亿美元的大钲资本董事刘绍强,曾提到这背后的商业逻辑:
“因为你要想在好的地段靠好的位置开门店去获客,意味着你的租金肯定下不来。尤其是你又再提供堂食,有服务员有收银员,还得有服务员这一类东西的话,你的成本是下不来的。你要以星巴克、Costa、或者韩系咖啡的模式做现磨咖啡生意的话,你单杯的定价你很难低于30块钱。”
在成本结构层面,瑞幸通过有效调整房租、人力和装修成本,让单杯咖啡的成本降低了10元。
ceo|星巴克的傲慢
文章插图

新晋的咖啡品牌们,则将咖啡价格引入到10元价格带,最具代表性的便是Manner。
2015年,Manner在上海静安区开出了只有2平米的首店。小店没有座位,只有一个窗口取咖啡。
每杯咖啡定价在10—20元,自带杯子还能减5元。虽然咖啡便宜,但咖啡豆依旧采用精品咖啡的手艺烘焙,并把全自动咖啡机常用的18-20克咖啡粉,赠加到25克,风味更浓郁。
性价比与高品质兼具的Manner大受欢迎,快速开启了品牌化发展。
与优惠活动线上拓客、移动端完成购买,同时调整成本结构控制成本的瑞幸不同,Manner走的是小店模式,通过缩减门店提升坪效,不仅能很好地控制成本,还具有极强的复制性。
如今,Manner这一小小的咖啡角已经悄然“长”在了消费者身边,无论是商场的闲置角落,还是办公楼大厅,甚至是男装店的一角,都有它身影。
有江湖传言称,只要Manner开在星巴克旁,星巴克的门店客流就会下滑30%。
ceo|星巴克的傲慢
文章插图

在下沉市场,新一轮的咖啡价格下沉正在进行,蜜雪冰城的子品牌幸运咖正疯狂拓展,攻城略地,门店数已突破500家,比半年前的200家翻了一倍。
整体价格在10元左右的幸运咖,探索出了一条小镇平价咖啡的路径,率先在小镇掘金。这种先发性策略也在回应着星巴克、瑞幸等品牌的下沉动作,先下手为强。
ceo|星巴克的傲慢
文章插图

虽然下沉市场的咖啡之战仍是进行时,但梳理完咖啡价格的三级跳后,不难发现星巴克这次的涨价有些铤而走险的意味,甚至有媒体给出了“自残”“自尽”的论调。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咖啡市场已不再是“人傻钱多速来”的蛮荒时代,当咖啡成为城市人的高频刚需品,咖啡要低价、好喝又随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