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哈勃需要组装,研磨的镜片太大太多了,所以人工反而不如机械精准

尼康|哈勃需要组装,研磨的镜片太大太多了,所以人工反而不如机械精准

文章图片

尼康|哈勃需要组装,研磨的镜片太大太多了,所以人工反而不如机械精准

文章图片

尼康|哈勃需要组装,研磨的镜片太大太多了,所以人工反而不如机械精准

文章图片


入门级推荐CANON中端推荐Nikon , 高端Canon的5D 2(无敌兔)霸道好多年了、nikon与其相抗的并不是全画幅而是D3级别的H画幅相机 , 尼康D700有点失败 。 sony pentax没有体验过 , 都受镜头群的影响 , 买了一个品牌 , 很可能会一直用下去 , 特别是买了高端头 , 更舍不得了 。 如果距离的话 , 尼康和佳能还有索尼都各有千秋 , 有他们自己认为是对的方向 , 但现在来看佳能还是这个级别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的 。

对它造成直接威胁的是尼康不是宾得 , 每项技术都是好技术 , 但我个人认为重要的不是尖端而是适合市场便于普及和赚取利润 。 摄影和IT一样 , 电子化以后技术上早就过于过剩了 。 如果要讲究一点 , 单反还是需要的 , 毕竟很多的技巧只有单反才能发挥出来 。 摄影其实不是技术活 , 器材很快能配齐 , 一般的技巧也不难学 , 尤其电子化 , 很多技巧的门槛变得很低 。 真正的难度是拍摄内容的选取问题 。

主要决定于大脑中有没有内容 。 焦段不一样 , 口径不一样 , 镜片结构不一样 , 最大放大率不一样 。 4K是索尼最低端镜头的价格 , 在整个索尼镜头线里是数得着的便宜的 , 和佳能尼康家近似规格的镜头相比更是便宜很多 。 佳能的17-55mm F/2.8和腾龙比价格差得更多 。 索尼基本上也部分继承了美能达家技术狂的特色 , 十分敢于使用新技术 。 目前的代表作就是SLT系列A-77 。 从机身的feature list上讲 , 在当下APS画幅机器中几乎无出其右者 。

高清的OLED view finder , 24 Mega pixel的感光元件 , 12张/秒的最大连拍 , 自动对焦的高清摄像 , 可玩性非常高 。 镜头除了保持了美能达家G标镜头外 , 又拉上了蔡司 , 使得蔡司第一次拥有了全线的自动对焦镜头 。 此外A-77的配套镜头居然是16-50mm F/2.8的镜头 , 折价才4000人民币 。 虽然没有G标和蔡司标 。 但是该镜头的缺点居然可以在机身内自动修正 , 含瞬之间 , 鸡犬升天 。 此外索尼家在EVIL上和奥林巴斯前追后赶 。

已经分享了这一新兴市场 。 也算是正面战场失败 , 侧面战场得利 。 镀膜是宾得领先 , 抗眩光能力一流 , 但是宾得的缺点也很明显 , 大光圈少 , 镜头群不够丰富 , 没有全幅 , 三公主没有针对数码优化 , 所以宾得显得小众 , 而且自身定位为风光机 。 宾得自身也没太大的进取心 , 市场营销和服务水平和佳能尼康不在同一水平线 。 蔡司提供光学设计和镜片 , 索尼提供电子部分的设计和组装 。 以ZA 24-70mm为例 , 和尼康同规格镜头性能相当 。

略微好过佳能同规格镜头 , 价格也和尼康产品相当而略高过佳能产品 。 这样的镜头无论是ZA标或者是G标 , 又有什么关系呢 。 现代徕卡镜头已经和早期完全不一样了 , 虽然大规模工业产品的确品质稳定 , 成本低 , 但是很多特色也没有了 , 同样的夜神 , 老款的虽然暗角 , 球差都不行 , 但是哪怕在数码机上也是特色十足 。 新款的基本上和日系镜头没什么不一样了 。 所以徕卡也变了 , 开始追求曲线 。

【尼康|哈勃需要组装,研磨的镜片太大太多了,所以人工反而不如机械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