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虚拟数字人,怎么就从“歌手明星”变成冬奥会“打工人”了?( 二 )


【 冬奥会|虚拟数字人,怎么就从“歌手明星”变成冬奥会“打工人”了?】冬奥会|虚拟数字人,怎么就从“歌手明星”变成冬奥会“打工人”了?
文章插图

2021年“双十一“,快手直播间电商虚拟主播关小芳,化身福利官,与主播进行游戏互动,直播当天累计点赞量达17.2万;
冬奥会|虚拟数字人,怎么就从“歌手明星”变成冬奥会“打工人”了?
文章插图

万科“年度最佳员工”崔晓盼,在各种应收/逾期提醒及工作异常侦测中大显身手;
冬奥会|虚拟数字人,怎么就从“歌手明星”变成冬奥会“打工人”了?
文章插图

百信银行“品牌官”AIYA艾雅,担任着未来银行探索者、品牌理念传播者的角色,与用户进行更有温度、更沉浸式的交流互动;
冬奥会|虚拟数字人,怎么就从“歌手明星”变成冬奥会“打工人”了?
文章插图

江南农商银行与京东智能客服言犀共同推出的VTM数字员工”上岗“,可独立完闭环完成银行业务交易场景的自助应答、业务办理、主动服务、风控合规等全流程服务;
……
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从娱乐行业向跨向了传媒、金融、政务、零售等领域。
数字人“竞技”背后是价值观的实用化
冬奥会赛场内外随处可见的本土虚拟人,体现出了其服务和交互价值受到重视,甚至在社会认知上初步推广了“虚拟人帮助人类”的价值观,面向未来的虚拟人的“模样”已经逐渐明朗:虚拟人的形态和商业模式不仅限于短期变现,而是有着更强的社会生产价值。
这在资本投资、政策上也有据可循。
英伟达、微软、Epic等多个科技巨头布局虚拟人赛道,更强调虚拟人在工业、医疗、自动驾驶、汽车制造、智能办公等B端的产业价值。
冬奥会|虚拟数字人,怎么就从“歌手明星”变成冬奥会“打工人”了?
文章插图

(英伟达打造可应用于快餐店点餐服务的虚拟人“蛋壳人”。)
冬奥会|虚拟数字人,怎么就从“歌手明星”变成冬奥会“打工人”了?
文章插图

(微软2022年发布的MeshForTeams软件,用音频线索来制作虚拟人物动画,允许员工在会议期间以虚拟人物的形式呈现自己。)
在国内政策上,2021年10月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指出:“要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首次明确鼓励和支持虚拟人的发展。12月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更新数字经济的指导意见,也让虚拟人、元宇宙的概念和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示。
冬奥会|虚拟数字人,怎么就从“歌手明星”变成冬奥会“打工人”了?
文章插图

头疼问题也不少
资本看好,但Z世代难买账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巨头挤进赛道,推出自己的虚拟数字人项目。但资本追捧,消费者就会接受吗?
湖南卫视综艺《你好,星期六》中的数字主持人小漾,一名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和虚拟偶像不同的是,服务型虚拟数字人一旦加入职业属性,就不得不接受大众的评价。
冬奥会|虚拟数字人,怎么就从“歌手明星”变成冬奥会“打工人”了?
文章插图

作为虚拟数字人主要的服务对象,Z世代的年轻人有着近乎严苛的标准。比如,一些网友评价,“虚拟主持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不仅给节目组所有工作人员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还让舞台有很强的割裂感。”还有一些网友更加犀利,“硬件没有跨代进步软件想都不要想,何况现在软件都玩不明白。”
当然从节目的收视率可以看出来,即使有虚拟主持人的加入,也没有改变收视率惨淡的状况,收视率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