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平头塞耳机的历史( 二 )


同时期 , 战场还有另一种耳机设计 , 也就是如今大家常见的入耳式设计 。 平头式和入耳式 , 两者孰优孰劣 , 曾是音频论坛的长青话题 , 但随着技术发展 , 时间给出了答案 , 步入本世纪20年代 , 放眼望去早已是入耳造型的天下 。
之所以平头设计在TWS时代被抛弃 , 其中主要原因是它那天生较差的隔音性能 , 注定在无线化道路上走不长远 , 一旦品牌想要做降噪耳机 , 就只能绕开平头设计了 。
平头塞式微之时 , 另一种设计思路渐渐成为主流 。
最初的EarPods采用了平头设计 , 对于耳廓稍窄的用户而言 , 戴一段时间后 , 会产生明显的异物感 。 因为它本身就是依靠耳廓卡住整个耳机壳体来固定 , 就像是我们在乘坐地铁时 , 被其他乘客紧紧挤拥着 , 久而久之不疼也麻 , 加之耳廓皮下有许多毛细血管和神经 , 痛感相应地会加剧 。
于是2012年 , Apple将EarPods设计成了半入耳式设计 。 最开始人们对这陌生的造型有所顾虑 , 担心着是否会佩戴不牢 。
不久前|平头塞耳机的历史
文章图片
在产品正式上市后 , 一切疑惑都抛诸脑后 , 它比平头塞拥有更加圆润的线条 , 减少了对耳廓的压迫感 , 久戴不累 , 恰到好处地「挂」在佩戴者耳廓上 , 这一设计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 甚至在第三代AirPods上都能找到当年EarPods的些许印记 。
不久前|平头塞耳机的历史
文章图片
不过在真无线降噪耳机阵营里 , 入耳式设计一统天下 , 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戴不牢 。
这类耳机前部有导管设计 , 减少与耳膜之间的距离 , 导管外套着一圈硅胶耳帽 , 如同一把在耳道里撑开了的伞 , 以此作为支撑固定的方式 。
不久前|平头塞耳机的历史
文章图片
理论上只要套上合适尺寸的耳帽 , 入耳式耳机就能做到既保证有良好的隔音品质 , 也能佩戴舒适 。
可惜「同人不同命」 , 有些人不巧是油性耳朵 , 耳道会分泌油脂 , 减少耳帽的附着力 。
此外 , 入耳式耳机也不太适合在运动场景下佩戴使用 , 汗液同样会起到降低摩擦力的作用 。
拥有无限脑洞的工程师再一次充当救世主 , 从鲨鱼身上获得灵感 , 为耳机加上了耳鳍 , Bose为此设计申请了鲨鱼鳍专利 , 竖起的耳鳍恰如其分地抵在外耳廓处 , 固定得很牢靠 。
不久前|平头塞耳机的历史
文章图片
使用这一设计BoseSoundSportFree , 曾陪伴着我夜跑一千多公里 , 直至右耳电池再也充不进电 。
不久前|平头塞耳机的历史
文章图片
▲索尼LinkBuds也利用了类似设计
即便祭出了耳鳍这般「大杀器」 , 一副耳机也没办法适配地球上所有人的耳朵 。 那不妨转变一下思路:既然耳机没办法适配所有人 , 那就让一副耳机只认一个主人吧 。
想要极致体验 , 定制是个选择
定制耳机 , 自诞生起就注定小众 。 早期是作为音乐人的贴身工具而存在 , 后来随着科技进步 , 人们对高品质音乐的热情愈发高涨 , 创意类工作的门槛也有所降低 , 让定制耳机这一业务有了更多受众 。
不过即便到了今天 , 定制一副耳机依旧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 这里所说的「代价」 , 既有时间成本 , 也有价格成本 。
国产音频品牌NFAudio宁梵声学早期就是做定制耳机起家 , 创始人老羊2016年在知乎上曾回答过定制耳机相关的问题 , 其中详细讲述了定制耳机的制作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