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了多少没矿的山,他们终于找到这里!

文章转载自“中国科学报”
爬了多少没矿的山,他们终于找到这里!
文章图片
科研人员在锂矿所在地考察受访者供图
车停在海拔5100米的山脚处 , 雨已经下了一个小时 。 这是2021年6月26日上午 , 尽管已是夏季 , 高海拔山上的雨还是带着十足的寒意 。
“不等了 , 上吧!”看着打在车窗上的雨点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副研究员赵俊兴、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博士生何畅通从背包中掏出雨衣 , 决定冒雨上山 。
他们走下车 , 抬头看了看面前的秃山 。 这座山名叫“穷家岗峰” , 山上没有树也几乎没有草 , 只有石头 。 他们此行的目的 , 是寻找可以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锂矿 。
5100米、5380米、5480米
“看到了一个锂辉石矿 , 应该很大!”
之所以要爬这座山 , 是因为他们此前在山脚下发现了一些与周边岩石不同的石头 。 赵俊兴和何畅通判断 , 那是从山上滚下来的、富含锂资源的锂辉石伟晶岩 。
伟晶岩是一种亮白色的大颗粒晶体岩石 , 穷家岗一带的锂辉石伟晶岩因为微量元素的原因 , 亮白中泛着一种独特的淡绿 。 对于他们来说 , 辨认出这种石头并不难 , 这是他们从学生时代就开始训练的基本功 。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 , 对于一般人来说 , 连呼吸都费劲 , 更别说爬山了 。 为了节省体力 , 他们习惯性地减少了言语交流 。
爬到海拔5380米时 , 他们发现了一处“长”在地里、露出地表、宽约两三米的伟晶岩 。 两人围着岩石露头观察了一会儿 , 确定这是锂辉石矿化伟晶岩 。
“看那里 。 ”赵俊兴拍了拍何畅通的肩 , 用手指向山的更高处 。 何畅通沿着赵俊兴指的方向望去 , 看到了一个大而醒目的白色岩体 , 他向赵俊兴点了点头 , 两人默契地向更高处爬去 。
他们的默契源自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国科大博士生导师秦克章 。 秦克章一直倡导“向强分异花岗岩的更远端、更高处找锂” 。
越往上爬 , 伟晶岩滚石块就越多 , 锂辉石晶体也越大 。 两人虽然没说话 , 但都暗自兴奋起来 。
爬坡路上 , 何畅通听到了自己加速的心跳 。 在海拔5480米大面积白色伟晶岩岩体的地方 , 他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 。 “看到好东西了 , 师兄快来!”何畅通大声地招呼赵俊兴 。
赵俊兴闻声从侧面赶了上来 。 两人欣喜地看到了大片大片裸露于地表的原地矿化伟晶岩 。 “锂辉石集合体如此密集 , 一定是富矿 。 ”赵俊兴说 。
仔细观察之后 , 两人又继续顺着山脊向西 , 沿着裸露的矿体走了好半天 , 都没走到矿体的尽头 。
下午4点 , 他们将取好的样品装进背包返程 。 回到营地时 , 夜色已降临 , 赵俊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 拨通了导师秦克章的电话:“秦老师 , 我们看到了一个锂辉石矿 , 应该很大!”
爬了多少没矿的山,他们终于找到这里!
文章图片
以科研人员为“参照物”的伟晶岩锂矿体 。 受访者供图
实践、理论、实践
“为什么找不到锂矿呢?”
此时 , 远在北京的秦克章并不怀疑两位年轻人的判断 。 他带领的这支野外地质科考队已经在喜马拉雅区域工作了近5年 。 对他们的科考能力 , 秦克章心中有数 。
从2017年开始 , 在喜马拉雅高分异淡色花岗岩研究的先行者吴福元院士的多次鼓励下 , 秦克章带领他的团队从新疆阿尔泰稀有金属矿、西藏班公湖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南下 , 转入喜马拉雅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