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陈根:去中心化的Web3.0,能否打造信任的世界?

交易|陈根:去中心化的Web3.0,能否打造信任的世界?

文章图片

交易|陈根:去中心化的Web3.0,能否打造信任的世界?

文/陈根
元宇宙的火热还没过去 , Web3.0又被推到了人们的面前 。
Web3.0 , 也称Web3 , 一言以蔽之——Web3是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 。 实际上 , 早在2014年 ,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Polkadot创建者Gavinwood就提出了Web3的概念 , 而直到近两年 , 在加密货币圈和元宇宙出圈的推动下 , Web3的概念和理论才迅速得到普及 。
Web3的使命是创建一个为大众服务 , 为大众所有的互联网 。 当前 , Web3正在成为一种范型 , 这种范型推动互联网和资本投入的方向转变 。 在不断发展的新技术的推动下 , Web3运动首当其冲的影响就是:人们、集体和大众 , 看待和评价互联网的方式 。

从Web1.0到Web3.0
既然是Web3.0 , 那就意味着还有Web1.0和Web2.0 。
Web1.0是互联网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 这个阶段从1994年一直延续到2004年 。 虽然大众在1994年才接触到Web1.0 , 但实际上 , 早在1968年 , 一个名为“ARPANET”(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NetWork)的美国政府项目就启动了Web1.0 。 ARPANET最初是由军方承包商和大学教授组成的一个小型网络 , 他们在其中互相交换数据 。
Web1.0阶段 , 用户是单纯的内容消费者 , 内容由网站提供 , 典型例子就是新闻门户网站 , 用户之间很少交互 。 当然 , Web1.0并非完全没有交互或支付功能 , 只是这些功能因为转账基础设施无法保障安全性而受到很大限制 。 在Web1.0时代中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就是必胜客 。 必胜客在1995年开发了一个订购披萨的网页 , 消费者可以在页面中下单 , 等到披萨送到后再付现金 。
【交易|陈根:去中心化的Web3.0,能否打造信任的世界?】显然 , 虽然Web1.0是建立在开放的、分散的和社区管理的协议之上 , 但Web1.0只是一个可读的网络 , 用户在Web1.0时代 , 无法与页面的内容进行交互 。 并且 ,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 , Web1.0问题越来越多 。
Web2.0的诞生 , 主要是为了克服Web1.0限制 , 与Web1.0相比 , Web2.0主要优势是用户可以和网络交互 。 当然 , Web2.0的诞生 , 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蜕变 , 由于互联网在网速、光纤基础设施和搜索引擎等方面都取得了发展 , 因此用户对社交、音乐、视频分享和支付交易的需求大幅上升 。
用户对社交属性的需求也催生出了如今许多互联网企业 。 Facebook、MySpace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社交功能;Naspter等数据分享软件满足了用户对音乐和视频的需求;Google为用户搜索海量互联网信息提供了捷径 。 美国银行等传统机构则满足了用户的支付交易和电子转账需求 , 并采用了256-bitAES等新型加密标准 。
这种更具互动性的全新互联网体验为用户带来了许多新的功能 , 并提升了用户体验 。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 并且直到今天也一直无法彻底解决 , 那就是:用户如果要使用这些新功能 , 就必须授权中心化的第三方平台管理大量数据 。
因此 , 这些中心化的实体在数据和内容权限方面被赋予了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 大量的通信和商业行为都集中在少数科技巨头所拥有的封闭平台上 , 比如谷歌、Meta、亚马逊等等 , 而这个模式一直运行到今天 。
在Web2.0的核心模式下 , 人们的生活几乎是被核心操控着的 。 原本互联网的特点是信息的民主化 , 然而今天 , 信息越来越不可靠 ,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有害的 。 由人工智能创造的仿真人脸 , 可以通过深度造假和身份盗窃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 假新闻在2019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700亿美元 , 这一现象在未来只会越来越严重 。 这就给Web3.0的产生 , 带来了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