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聚焦运营商5G小站集采:百花齐放方能春色满园( 二 )



老牌&新贵竞争激烈
不同于5G宏站设备的超强技术壁垒 , 小站在技术与产品实现难度方面要低一个数量级 。 特别是随着第三方商业芯片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 , 进入门槛在逐步降低 。 更为重要的是 , 出于成本、供应链等各方面原因的考量 , 运营商非常愿意引入新的合作伙伴 。
从产业竞争格局来看 , 目前涉足小基站的有传统电信主设备厂商、中小设备厂商和众多的IT/初创类企业 。 传统设备厂商 , 主要包括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和中信科移动 , 他们均拥有完整的产品序列 , 其中华为的Lampsite与中兴通讯的Qcell皆是国产小基站中非常成熟的品牌 , 占据了竞争力最强的第一梯队 。

除此之外 , 新华三、京信、锐捷、伯才邦等也在小基站领域进行了长期的投入 , 并在运营商市场积累了一定的交付经验与口碑 。 同时 , 诸如联想、浪潮、赛特斯等许多新晋厂商也在进入市场 , 形成多厂家竞争的态势 。
不止在系统设备领域 , 在更为底层的芯片层面 , 竞争同样激烈 。 除了具备自研芯片能力的部分大厂外 , 更多玩家采用的是商业芯片 。 2021年以前 , 这个市场基本上被英特尔、高通、恩智浦等巨头所垄断;但伴随着以比科奇、创芯慧联、力通通信、极芯通讯、奕斯伟、飞腾信息等众多创新企业的进入 , 国产小站底层芯片生态正在加速成熟 。 以创芯慧联为例 , 其在今年还获得中移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战略投资 。

运营商需把控好“三个平衡”
国内运营商的5G小基站集采一再推迟 , 也能看出即将展开的集采的棘手程度 。 笔者认为 , 对于运营商而言 , 应从产业生态培育的角度 , 把握好“三个平衡” 。
第一 , 传统厂商和新厂商的平衡 。 5G宏站设备因为采用了多种5G特有技术 , 难度和门槛比较高 , 难有新入局者 。 而小基站更加灵活 , 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新的小站设备厂商 ,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厂商的产品交付及运维能力 。 但无论是传统厂商或新厂商都应获得同等的机会因为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才是5G小站产业链蓬勃发展的关键 。
第二 , 传统架构与开放架构的平衡 。 虽然当前阶段基于开放无线接入网架构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在成本、性能和功耗等几个维度的确与传统设备还存在较大差距 。 但开放的无线网产业链在帮助运营商降低成本、提升网络灵活性、加速云网边端融合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 。 运营商应给予开放平台更多机会 , 与传统厂商同台竞技 , 满足多场景业务需求 。
第三 , 投资成本与收益的平衡 。 报告显示 , 2020年到2025年 , 中国5G投资额将达到9000到15000亿元 。 “合理的规划设计、稳妥推进建设、有效进行投资”才是5G建设的正确之路 。 与此同时还要思考5G小站推进以后将会带来什么效益?怎么带来这样的效益?运营商应在5G的发展中去研究这种商业模式 , 更重要的是推进商业模式的创新 。

【社交|聚焦运营商5G小站集采:百花齐放方能春色满园】对于运营商来说 , 此次集采是构建国内5G小站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事件 , 应运用长远眼光进行战略决策和谋划给国内5G小基站产业链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健康”的发展模式 。 (C114 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