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国人耳朵被西方“掌控”,占国内90%市场,万家中企却不敌6家外资

芯片|国人耳朵被西方“掌控”,占国内90%市场,万家中企却不敌6家外资

文章图片

芯片|国人耳朵被西方“掌控”,占国内90%市场,万家中企却不敌6家外资

文章图片

芯片|国人耳朵被西方“掌控”,占国内90%市场,万家中企却不敌6家外资

文章图片


文:新月
随着环境噪声的加剧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 目前全球听力损失人数正在不断增加 。 据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听力研究协会估计 , 到2005年 , 全球听力损失25分贝以上的总人数将超过5.6亿 。 且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 我国听力障碍人数在各类残疾人中居首位 , 达到2780万人 , 其中0-6岁儿童超过80万余人 。

在此背景下 , 助听器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 根据中国产业研究网发布的数据显示 , 预计到2025年 , 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83.3亿美元 , 但听力障碍相关的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人员远远落后于群体的需求 。 据统计 , 我国听力障碍专业服务人员仅有1万人左右 , 对助听器的应用不到5% ,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助听器市场存在巨大缺口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在过去的20年来 , 我国助听器市场一直被国外巨头垄断 。 德国的西门子 , 瑞士的峰力 , 丹麦的唯听、奥迪康和瑞声达 , 美国的斯达克 , 6家欧美企业一起 , 直接掌握了我国90%以上的高端助听器市场 , 且我国的8000多家线下助听器门店 , 绝大部分都是这些公司的门店 。

更值得一提的是 , 国外的助听器价格并不贵 , 一般在2000-5000元 。 就算贵了点也很少能超过一万元 。 但这些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疯狂抬高了助听器的价格 , 一款在日本、韩国等地只卖2000美元的产品 , 在中国助听器市场却卖到5万元 , 甚至一款助听器最多能涨到150%以上 。
与助听器一样帮助听力受损人群的人工耳蜗 , 也未能例外 。 据媒体报道 , 在人工耳蜗市场 , 澳大利亚企业科利尔一家就拿下了中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 。 也就是说 , 中国约2800万人要想提升听力 , 主导权由西方巨头掌控 。

这一“割韭菜”行为在中国市场不断发展 , 逐渐形成两极分化趋势 。 一是经济条件有限的听障人士对“价格”望而却步 , 资本打破了他们渴望接触有声世界的梦想 。 二是消费者盲目信任国外品牌 , 仍然购买这种恶意涨价 , 导致资本力量更加猖獗 , 陷入恶性循环 。
并且如今国内的进口助听器几乎是每年一个价格 , 拼命上涨 。 据数据分析 , 助听器价格每年都会有一到两成的价格增幅 。 正是因为如此高昂的价格 , 才导致我国的助听器佩戴率才相当低 。 看到这里 , 大家一定会疑惑 , 为什么外资企业将助听器产品卖得如此昂贵 , 却还能在中国市场吸金呢?

第一个原因是国外品牌也善于炒作概念 。 所谓的“迭代升级” , 每两年进行一次 , 一旦进行“升级” , 国内的售价将至少上涨10% , 品牌溢价相当严重 。 而国内消费者的潜意识普遍认为 , 进口助听器产品的质量更好 , 再加上外资企业不断对助听器产品进行技术迭代升级 , 进口助听器反而更受青睐 。

其次 , 助听器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西方人手中 。 要知道 , 助听器的核心技术是芯片 , 因为强大的芯片算力可以根据不同的外部环境 , 抑制噪音 , 增强助听器的语音输出能力 。 而西方企业在芯片供应链上比较完善 , 对于峰力、西门子、斯达克等企业来说 , 更有利于助听器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