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余承东吹华为,能信吗?来看看真正的数据!( 三 )



首先 , 在用车成本方面 。
除了享受部分城市牌照优待政策、免购置税政策之外 , 增程式比现在市面上很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更受欢迎的原因 , 是因为它们都采用了一个大容量电池 , 足够支撑用户的日常通勤需求 。 搭载40.5kWh电池包的理想ONE , WLTC纯电续航约150km、搭载40kWh电池包的问界M5 , 纯电续航为150km(工况法) 。 如果家里有充电条件 , 可以更进一步降低城市通勤的成本 。
其次 , 再比性能 。
比如你去拿增程式电动车里头的“性能弱将”理想ONE , 跟它的“死对头”大众途昂去比 , 选到途昂近40万元的顶配车型 , 2.5T V6的发动机才得到最大功率220kW的数据 , 而理想ONE靠双电机轻松实现245kW的最大功率 。
采用华为三合一电驱动系统的问界M5 , 更是拿出365kW的最大功率数据 , 这也怪不得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说:“媲美超跑的极致性能” 。 确实 , 抛开底盘和操控那些偏主观的感受之外 , 增程式电动车依靠电机更线性的动力输出 , 在性能这方面降维打击了燃油车 。
最后 , 比到智能这一块 。
老一代的燃油车型 , 受限于底盘架构的空间、线束等等原因 , 不能或者不那么容易去实现智能化 。 再加上燃油车车企更重视电动车的竞争 , 无暇顾及燃油车的迭代 。 像此前 , 罗兰贝格就在《2021中国智能汽车竞争力指数白皮书》中分析道 , 目前主机厂推新车型时往往会以电动车为主 , 而全新智能化技术又主要用在新车型上 , 导致全新智能化技术在电动车上体现得更多 。
比如 , 华为全功能的HarmonyOS智能座舱 , 就没给到其他燃油车型做首发 , 而是留给余承东捧在手心的AITO问界M5 。 这里我们通过一个小功能 , 窥探一下华为在问界M5这款车上 , 到底深入到了多么底层的软硬件控制 。
Petal Maps——这是华为在国内首次秀出的地图应用 。
比如 , 它可实现第三方应用位置信息分享至车机 , 手机车机间轻松接续导航路径 , 车机还可将步行导航流转回原手机地图应用 。 到达停车点后 , 如果还有剩余距离需要步行 , 下车后手机上会收到地图提示 , 点击发起步行导航任务即可继续跟随导航到达目的地 。
再举个例子 , 比如进入地库或夜幕降临时 , Petal Maps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 , 自动切换为深色模式;进入隧道这类环境中时 , 车辆将自动开启空调内循环 , 减少从隧道进入车辆的尾气和灰尘;在行驶过程中 , 中控屏、仪表盘、HUD均可作为载体显示导航信息 , 避免主屏应用切换影响导航的进程 。
可以看到 , 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地图功能 , 但它所涉及了定位、感知、执行等等一系列的底层能力 。 燃油车想要做到这些 , 不先上一套新的电子电气架构 , 就谈不上真正的智能 。 比如同样号称是华为技术加持的燃油车型北汽魔方 , 它就是只用到了最基础的鸿蒙车机OS系统 。
写在最后
话说回来 , 绝不是单一方面原因使得增程式电动车大受追捧 。
因为 , 汽车是一个木桶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 , 在你的短板不会短到木桶漏水的情况下 , 不断去加长你的长板 , 才能在市场里吸引到一部分用户 。 但只做到这个程度 , 对于一家新品牌来说还远远不够 。
比如在谈到特斯拉的成功时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表示 , 最重要的还是智能化的原因 , 再有一个是品牌价值的原因 , 就是创始人马斯克的品牌 。 “我认为这是一个技术时尚型消费 。 你不开个特斯拉 , 不体验体验它那个智能 , 就觉得有点土鳖和Out的感觉 。 ”
今天再去看 , 华为和余承东频频为AITO问界M5这款车站台 , 不是吹产品力那么简单 , 而是像特斯拉与马斯克所做的事情一样 , 为用户树立一个更高的品牌认知 。 而只不过 , 增程式电动车这种方式降低了入场的门槛和难度 , 因为要真的论混动技术 , 国产车企里头还是得看比亚迪、长城、吉利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