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两种方案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方案 , 成本低且利于推广 。 AVP的终极发展方向可能更偏向于场端 , 也可以理解为一定区域内的V2X互联功能 , 但场端是一个高成本的选择 。
场端方案之所以成本高 , 需要在车场内预埋摄像头、激光雷达、高精地图 , 等于让车场具备了一定的感知能力 , 从而通过终端计算信息传输给车端 。 博世和戴姆勒联手打造的场端停车场就是这样的逻辑 , 好处是高安全性、高精度 , 但就是改造成本高不好推广 。
低速动态V2X , 是不是更容易实现?
上面提到的纵目科技的三款科技产品 , 都具备“互联”的功能 , 车端与云端能够实现互联、车端与无线充电地面端设备实现互联 , 更高层的发展方向纵目科技还给出了一套“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
根据纵目科技官网给出的信息来看 , 这套解决方案依托于云端的高精地图能具备路侧停车管理、充电管理系统、诱导管理系统、反向寻车系统以及预约停车这些功能 。 以上功能更偏向于静态或者低速的场景下实现 , 目前V2X的发展现状也还大多停留于测试阶段 , 由于法规和技术还相对不够成熟 , 量产或许还需要一定时间 。
纵目科技的解决方案 , 最终能实现怎样的效果(逻辑分析)?
- 路侧停车 , 实现车端与基础设施互联(V2I) , 在地图上显示路侧空余车位;
- 充电管理系统 , 上文提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 , 也是V2I的一种互联;
- 反向寻车系统 , 实现了车端与网络(移动设备)的V2N互联;
- 诱导管理系统 , 上文提到的车场云端互联(V2N) , 进行自主泊车/接驾的诱导 。
虽然使用场景集中于低速/静态 , 但具备V2I、V2N的互联功能 , 由于没有开放环境、高速动态使用场景所以纵目科技产品介绍中暂时没有提及关于车与车(V2V)、车与行人(V2P)的互联关系与功能 。 我认为打通所有V2X的功能 , 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 与自动驾驶同样是阶梯型的发展模式 。
支撑以上功能的是一套LBS增强服务平台 , LBS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功能是“实时公交” , 提供了公交线路的规划、实时的信息等 。 如果放到自动驾驶车辆上 , 这套服务平台需要完成的是链接3D引擎确保车辆在导航过程中识别方向感;车导/步导引擎 , 需要给车或用户提供搜索功能、路径规划等功能 。
以上 , 目前都还是V2X的一系列概念和规划 , 讲几个难点 。
第一 , V2X可能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 , 拿特斯拉举例 , 黑客可从手机端App入侵得到车辆定位并进行解锁等一系列的控制(无法启动或驾驶);第二 , V2I、V2N的技术支撑需要通过配套设施的升级才能完成 , 如果大规模落地的话成本和标准都是需要面临的问题;第三 , 如果加入V2X设备 , 必然会直接增加车辆成本 。
同样在做5G和V2X互联的还有华为 , 虽然华为不直接造车 , 但同样也能提供自动驾驶系统的解决方案 , 在2019年华为就已经开始着手5G+V2X技术的研发 。
总结L4级别自主泊车、V2X互联技术 , 是智能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 小米从造车之初就开始布局这方面的产业 。 小米和纵目科技具不具备做好以上L4级自主泊车和V2X功能的实力?
在没有真正落地之前 , 我们任何人都不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结论 。 但相比于动态的V2V、V2P而言 , 一定区域内的静态或低速V2I、V2N更容易实现 , 更何况小米旗下还有5G移动设备、5G基站这些配套产品 。 L4级的自主泊车 , 目前最大的难点在于更大范围(多场景)的适用性和算法的优化 , 根据目前测试的结果来看 , 最终的实现效果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
- 小米科技|从小米到Meta:都有恢弘大志,为何都不被资本看好
- 高压|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供应商智绿科技完成新一轮融资,小米领投
- 国行|小米旗下多款新机曝光:屏下前摄旗舰待发布
- 阿里巴巴|阿里腾讯之争中,前者的落败,只因一个男人?
- 小米科技|红米K50只是开胃菜,小米年度旗舰遭曝光,拍照手机天花板要来了
- 小米科技|小米2021年销量前三,雷军:3年拿下全球第一,5年研发投入1000亿
- 小米获电话自动重拨专利授权 针对5G网络SA模式问题
- 手机|小米获电话自动重拨专利授权,针对手机 5G 网络 SA 模式问题
- 芯片|家电行业争夺芯片“入场券”,美的造汽车芯片的底气何在?
- 小米科技|1月手机销量排行榜:一款突破百万无人能敌,华为无缘前20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