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2022汽车芯片争夺战,开始了!( 二 )


“缺芯”潮冲击了国内汽车产业的同时 , 更暴露出了其“卡脖子”弱点 。 面对缺芯和涨价带来的严峻形势 , 行业企业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 始终在采取相应手段实施自救 , 这也引出2021年汽车产业又一大关键词“自主造芯潮” 。
芯片短缺和大幅涨价让很多中国车企意识到 , 供应环节不能过度依赖国外 , 而是应该在国内寻找合适的芯片供应商 , 或者自主研发芯片 , 这对于自主芯片研发厂商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
事实上 , 在缺芯潮来临之前 , 一些车企就已经涉足部分芯片领域了 , 而此次危机的到来才使得车企造芯大范围铺展开来 。 过去的一年 , 长城、五菱、北汽、吉利、比亚迪、上汽、小鹏、蔚来、零跑等国内车企都纷纷加入了自主造芯大军 。
这其中 , 一部分车企采用自研方式 , 如小鹏汽车自研芯片计划已经启动了近一年之久;蔚来创始人李斌也在联合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等组件造芯联盟;零跑汽车在自研其智能驾驶芯片之后甚至表示 , 不造芯片的车企不是一家好的科技公司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车企自研芯片在技术和成本上要求都较高 , 目前国产大部分自主芯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耗偏高的问题 , 要想造出品质车机芯片 , 它们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
与完全自研芯片的小部分车企不同 , 更多车企还是选择了与半导体厂商或创业汽车芯片公司合作造芯 。
比如 , 北汽产投与Imagination合资成立北京核芯达科技有限公司;上汽与英飞凌合资组建IGBT企业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吉利集团控股的亿咖通科技与Arm中国合资建立了湖北芯擎科技······其他车企也开始积极和国产芯片企业形成有效互动 。
无论是与芯片厂合作还是自主造芯 , 都表明能最快拿到更多芯片是目前车企的第一要义 。
缺芯减产对于车企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 , 尤其是对于过于依赖进口芯片的中国车企来说 , 供应链的安全保障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命题 。 “缺芯”潮是对汽车产业链的一次重塑 , 面对行业大考 , 一众车企均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
03转机:缺芯潮或止于今年
很多人都在问 , 缺芯潮究竟何时结束?
中汽中心此前预计 , 到今年三季度 , 芯片供应将得到大幅缓解 。 摩根大通也表示 , 芯片供应情况可能在2022年下半年得到根本性改善 。 虽然小幅度缺芯有可能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常态 , 但大面积缺芯潮大概率会在2022年下半年结束 。 届时 , 我国汽车市场的潜在活力将基本得到释放 。
尽管各方的预测一致向好 , 但他们也不否认供给仍然紧张 , 保持供需平衡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 从目前情况来看 , 面对汽车芯片旺盛的市场需求 , 产业投资热度也在持续升高 。 为满足芯片供应 , 多家国际芯片大厂已经启动建设新工厂和扩大现有工厂产能的计划 。
其中 , 三星砸了百亿美元在美国建厂;电装也投资了1.6亿扩大在马来西亚的车芯产能;中芯国际投资了153亿在深圳建厂 , 产能将提升25% , 可谓力度惊人;台积电新增28亿美元投入汽车芯片生产……除此之外 , 联电、格罗方德、SK 海力士等国际芯片大厂也都宣布了扩产计划 , 芯片企业扩产潮在全球如火如荼的开展 。
不仅行业企业在求变 , 各个国家和地区也在转变 。
芯片荒给各国芯片产业发展提出更高制造需求 , 进而引发芯片竞争焦点的转变:从过去的设计领域转向制造领域 。 在此背景下 , 包括中美日韩欧等国家与地区都出台了全新的芯片发展战略 。
例如 , 美国计划投370亿美元加强芯片制造;欧盟计划建立半导体联盟;日本筹划国家芯片计划;韩国计划为芯片厂商提供税收优惠与补贴;中国也在加大芯片制造投入 , 去年上半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高端芯片是“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