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TCL子公司入局智能音箱,家电大佬李东生收获第六个IPO!( 二 )


另一方面 , 立足代工行业的通力股份和TCL旗下各个子公司的业务往来并不算密切 , 其独立性也能得到保证 。
从2015年开始 , 通力股份就和阿里进行合作 , 是天猫精灵的主要代工方 。 随后接连拿下哈曼、索尼、三星、OPPO等大客户 , 为通力股份提供了增长源动力 。 目前 , 三星及其旗下的哈曼是通力股份头号大客户 , 报告期内合计收入占比分别达到42.42%、41.87%和44.15% 。
和下游品牌方深度绑定 , 对代工企业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 比如另一家头部代工企业佳和智能 , 就紧紧抱住小米的大腿 。
归根结底 , 股权架构是否合理 , 相信监管部门会作出严格审核 , 投资者要看的是投资风险和收益比 。 这就要回到上文提到的第二个问题: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模式 。
营收三连涨 , 通力股份靠代工杀出一条血路值得肯定的是 , 即便大环境遭遇不少挑战 , 通力股份这几年的营收还是保持坚挺 。
数据显示 , 报告期内通力股份营收、利润整体呈上升趋势 , 业务范围也持续扩大中 。 其中 , 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的期内营收分别为76.08亿、85.08亿、97.39亿和22.49亿元 。 虽然受疫情、全球通胀飙升等不利因素影响 , 去年全年营收未必能突破百亿大关 , 但增长势头仍值得肯定 。
不过和一路攀升的营收相比 , 通力股份利润端各项数据就在过去两年出现了一定起伏 。 根据招股书数据 , 2019至2021财年通力股份的营业利润则分别录得3.75亿、4亿、3.06亿 , 去年一季度则录得0.49亿元 。

当然 , 毛利率的动荡和市场大环境的动荡、供应链成本上升以及疫情等客观因素都有一定关系 。
数据显示 , 通力股份过去三年的营业成本不断增长 , 从2019年的64.92亿上涨至2021年的84.1亿元 , 人力和上游原材料成本的飙升最为明显 。 其中 , 2019-2021年的原材料支出占比分别达到84.49%、83.1%和84.25% 。
更何况 , 在以代工为主的企业中 , 通力股份这份成绩单不算难看 。 毕竟在其招股书中被拿来作比较的歌尔股份、佳和智能、华勤技术等企业 , 其实也有类似的问题 。 代工模式下 , 营收、利润都高度依赖下游品牌方 , 成本则要看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脸色 。
不过好消息是 , 通力股份也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 并在进行调整:从传统音箱向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等方向转型 , 努力实现营收多元化 。
招股书数据显示 , 传统音箱代工业务是通力股份当前头号营收来源 , 2021年的收入占比达到57.5% , 不过在2022年一季度下降到了52.32% 。 相对应地 , 以智能音箱为主的AIoT产品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13.02%上升至2022年Q1的19.68% , 达到历年最高水平 。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 , 随着5G、云计算、AI等前沿技术的进步和商用普及 , 万物互联的概念逐渐落地 , AIoT产业确实获得了长足进步 。 而作为最早实现商业化的细分赛道之一 , 智能音箱的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
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统计就显示 , 截止去年上半年 , 智能音箱在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出货量占比达到17.3% 。 这一占比仅次于智能家电和智能投影、智能大屏组成的视频娱乐设备排名第三 , 同时也是占有率最高的单一硬件产品 。
不过对通力股份来说 , 传统声学产品仍是目前的主要营收支柱 , 想在短时间内完成AIoT转型并不容易 。 从长期的角度看 , 通力股份能不能在智能音箱行业发展壮大 , 关键还要看自身技术水平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各位盟友的配合 。
智能音箱日渐“红海化” , 技术创新是唯一出路?和几年前相比 , 智能音箱行业确实出现了下滑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