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UI13|科技跑太快,再等等走得慢的人( 二 )


转变发生在近两年 。 2020 年 ,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方案》 。 2021 年交通运输部召开便利老年人出行经验交流会 , 北上广杭等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一众网约车公司 , 对如何改善老年人出行服务进行了一场深度研讨 。
随着政策出台 , 企业参与 , 横亘在老人面前的「数字鸿沟」正在填平 。

02
从「把自己当作老人」开始


当天的参会者就有滴滴出行 。
当时距离滴滴推出的「滴滴老年版」小程序刚刚过去 10 天 , 这版小程序大字号、无广告、操作简洁 , 可以实现「一键叫车」 。 但作为滴滴「老年人打车」产品经理的韩立波却觉得「远不够好」 。


「我们始终知道自己要做的东西是什么 , 使用体验可以逐步完善 , 但最重要的 , 那必须是一款老年人自己操作的、最简单的产品 。 」韩立波说 。 2020 年 12 月底 , 滴滴成立「老年人打车」项目组 , 横跨多个部门 , 韩立波回忆当时滴滴内部对这个项目的讨论非常激烈 , 各种创意提出又被推翻 。
政策出台把产品推向快车道 。 但在此之前 , 滴滴在服务老年人出行方面的探索已经持续了五六年 , 曾推出过「关怀模式」、亲密付等产品 , 还曾尝试过「敬老热线」 , 电话叫车、设置「常用地址」等设计 , 这些人们现在熟悉的功能在当时就已有了雏形 , 但对「老年人出行」真切需求的思考仍然浅显和简单 。
「我经常被父母要求代叫车 , 他们会给我打一个电话 , 告诉我现在要从哪里出发 , 到哪个地方 。 正常情况下我都会代叫车 , 但如果那个时候我在忙别的 , 可能就直接挂掉电话 。 现在想想 , 他们当时就只能在寒风中等着我 。 」项目组的一位成员在谈到这个话题时十分伤感 。
在多次讨论碰撞中 , 第一版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打车」产品方案渐渐有了模糊的样子:首先选择小程序 , 因为很多老年人们更熟悉微信生态;大字号只是基础 , 操作步骤要尽可能简单 , 安全功能却仍要保留……
初版方案确定后 , 技术团队用 11 天写完了代码 , 「滴滴老年版」小程序随即上线 。 它并不成熟 , 但韩立波说这版程序对项目组真正重要的价值 , 是收集反馈 , 熟悉老年人的使用体验 , 并从中学习 。
交流从亲友开始 。 「你想挖掘出来更多的东西 , 直接问『这个功能好用吗?』基本上没戏 , 你要跟他聊日常生活 。 比如最近一次出行是什么样的?哪一次打车让你最不舒服?」自从开始做老年版出行服务 , 韩立波和小组里的成员总是追着小区里大爷大妈问问题 , 「要首先把自己当作老人」 。
随着大量问题沉淀为信息 , 韩立波发现 , 年轻人熟悉、习惯的表达方式 , 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直观易懂 。 比如 , 她有一次接到婆婆的电话 , 问她打的车是什么颜色的 。 在第一版小程序等待接驾的页面上 , 车牌后跟着一大片颜色 , 但婆婆没意识到 , 那就是车辆的颜色 。 她方才感触到 , 年轻的产品设计者认为关键的信息 , 在老人这里却是无效的 。
随着调查范围扩大 , 项目组发现「从南到北所有年龄层的老人 , 没有人是通过页面上的颜色来寻找车辆的 , 那就确定了这个设计有问题」 。 改版后直接用白底黑字 , 他们反而收到了用户的正面反馈 。 韩立波说 , 滴滴实际上在多个城市做了用户调研 , 并从这一学习过程中迭代了二十多个产品版本 。

03
藏在老年人产品里的
「克制」和「取舍」


在真正的产品设计中 , 要实现所有设计的「恰如其分」并不简单 。 「做一个交付页面是很简单的 , 但笃定上面的每一个设置是合适的非常难 。 」韩立波说在一次次的产品迭代中 , 项目组开始深入了解老年人这个群体 , 和他们真切关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