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从“0”到“1”的突破靠的竟是驯化野生水稻?

水稻是全球一半左右人口的主粮
当前栽培的水稻 , 往上溯源
祖先都是7000到1万年前的二倍体野生稻
我国科学家通过快速从头驯化策略
这项从“0”到“1”的突破靠的竟是驯化野生水稻?】创制了全新的水稻材料
有望开辟一条野生植物驯化新道路
为缓解世界粮食危机
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前不久 , 基于在作物育种上的贡献
这项关于水稻的重大原创成果
入选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我们采访了主持该研究的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员李家洋院士
农作物驯化是农业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 。 经过漫长的驯化 , 野生植物中符合人类需求的性状被保留下来 。
驯化改良后 , 作物的产量更高了 , 适用种植范围更广了 , 但这一过程使得遗传多样性的大量减少 , 一些重要基因资源的丢失 。
“营养不够施肥 , 生病了打药 , 农作物被呵护得这么好 , 久而久之 , 很多基因就丢失了 , 对环境的耐受能力也下降了 。 ”李家洋解释 , 目前农作物品种变化很快 , 一些种质资源没有了 , 就再也找不回来 。
这项从“0”到“1”的突破靠的竟是驯化野生水稻?
文章图片
李家洋院士在查看野生稻
与传统农业是多样化品种小规模种植不同 , 现代农业高产品种的单一化、同质化种植的模式 , 不仅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 , 还引发土壤、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 , 预计到2050年 , 全球粮食生产应在当前基础上增加50%才能满足需求 。
一边是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 另一边是作物遗传多样性持续降低 , 面对双重压力 , 李家洋表示 , 如何改良品种 , 进一步提高作物单产 , 是农业科技界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
过去 , 科学家在二倍体栽培稻的基础上 , 培育出了一系列优异的水稻品种 。 然而 , 除了二倍体栽培稻 , 稻属还有其他20多种野生植物 。
按照基因组特征 , 这些野生稻属分成11类 , 包括6类二倍体基因组和5类四倍体基因组 。 其中 , CCDD基因组异源四倍体野生稻有天然的杂种优势 , 此外 , 生物量大、环境适应能力也强 。
为什么不能在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基础上 , 从头驯化一种全新的水稻?瞄准这一前人从未涉及的领域 , 李家洋带领团队希望培育出产量高 , 环境适应好的新水稻 。
虽然异源四倍体野生稻种质资源优势明显 , 驯化潜力和开发空间大 , 但它也存在一些致命的不足 。 比如 , 种粒小、易脱落 , 花期短等 , 这些缺陷使其无法进行农业生产 。
野生稻受株型、花期、育性等影响 , 通过实验室驯化、改良起来也困难重重 。
经过多年攻关 , 李家洋团队提出了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策略 , 破解关键技术难题 , 创造了世界首例重新设计与快速驯化的四倍体水稻材料 。 这是水稻育种从“0”到“1”的重要突破 。
这项从“0”到“1”的突破靠的竟是驯化野生水稻?
文章图片
田间种植的异源四倍体野生稻
具体来说 , 驯化策略分为四个阶段 。 在第一阶段 , 该团队与国内外同行合作 , 收集到28份异源四倍体野生稻资源 , 并从中筛选出一份高秆野生稻资源——多倍体水稻1号(PPR1) 。
在第二阶段 , 建立了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技术体系;在第三阶段 , 进行品种分子设计与快速驯化;第四阶段则是推广应用新型水稻作物 。
经过催PPR1中同源基因进行基因编辑 , 团队成功创制了落粒性降低、芒长变短、株高降低、粒型变长、茎秆变粗、抽穗时间缩短的各种基因编辑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