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楼丨我花6.6元,薅了4包进口虾条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采访人员王柯宇
涌金楼丨我花6.6元,薅了4包进口虾条
文章图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 在每个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 。 ”
在电影《重庆森林》中 , 4月30日晚上 , 何志武来到便利店购买保质期到5月1日的凤梨罐头 。 “明天就过期的东西 , 我们不会摆出来的 。 ”店员告诉何志武 , 大家要买也是买新鲜的 。
涌金楼丨我花6.6元,薅了4包进口虾条
文章图片
涌金楼丨我花6.6元,薅了4包进口虾条】如果何志武和便利店店员一起“穿越”到今天 , 会发现 , 大家的需求变了 。
比如最近 , “剩菜盲盒”在国内外各地兴起 。 以杭州为例 , 在某款小程序上仅花11.9元就能买到原价30多元的食物盲盒 。 价格之所以这么低 , 是因为盲盒里的食物属于临期食品 。
没错 , “剩菜”也可以成为一门生意 。
01临期效应
当商品在货架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 , 通常意味着被“剩下” , 但剩下的未必是不好的 。
有调查显示 , 食品在保质期剩余20%-50%期间 , 因折扣低且口感不受影响 , 往往会迎来一轮新的销售高峰 , 这也叫做“临期效应” 。 其中 , 膨化食品、方便面、饮品、饼干等成为“临期界”的畅销品 。
“基本上只要过了一半的保质期 , 就属于临期食品了 。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
临期食品并非新物种 。 在商超里的“临保食品专区” , 出售的就是临期食品 , 主要吸引精打细算的“马大嫂”们 。
涌金楼丨我花6.6元,薅了4包进口虾条
文章图片
不过 , 采访人员发现 , 这几年临期食品从商超专区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 兴起了以“临期商品”“折扣特卖”为主题的折扣店 , 消费群体也更加年轻化 。
在杭州一家商场内部的“好特卖”门店 , “品牌好货,全场两折起”“零食酒饮1折起”等标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
乍一看 , 店铺的商品陈列和普通卖场没什么区别 。 不过 , 走近看商品的价格标签——4包卡乐比虾条6.6元、150克乐事薯片10元、10片装的每日黑巧10.5元……价格明显比一般商超低 。
同时 , 每个标签还有被划去的经销商指导价和到期的日子 。
涌金楼丨我花6.6元,薅了4包进口虾条
文章图片
“我们是连锁店铺 , 主要卖临期食品 。 一般越临近保质期 , 折扣力度就越大 。 ”工作人员告诉涌金君 , 通常周末是客流量高峰 , 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 。
“好特卖”不是个例 。 在杭州武林路的一家进口食品折扣店 , 从日本的巧克力到德国的原味薯条陈列了一屋 , 都是临期食品 , 基本以市场价的1-5折出售 。 其中 , 巧克力、膨化食品、啤酒等最受年轻人喜欢 。
涌金楼丨我花6.6元,薅了4包进口虾条
文章图片
这股风还吹向了生鲜巨头 。 比如盒马奥莱就在做这样的尝试 , 主要销售盒马鲜生的临期商品、当日没有售罄的日日鲜商品以及运输过程中出现轻微损耗的商品 , 把价格“打下来” 。 目前 , 杭州已有4家门店 。
艾媒此前出具的一组数据显示 , 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年龄群体是31-40岁的人群(43.7%)、22-30岁的群体(30.8%) 。
互联网上 , 他们同样活跃 。 在豆瓣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 , 成立两年多时间就有超过9万名“临食工” , 成员们时不时地在小组里安利或者测评避雷临期食品 , 还会分享自己买到过的最惊喜的临期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