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屈臣氏留不住年轻人的心?( 二 )


随后的几年,屈臣氏在国内市场的收益则出现了不断的波动,据财报显示,在2020年,屈臣氏全年的收益中,来自中国市场的收益总额为167.39亿元,同比下降19%,而等到2021年,这种收益的下滑有所向好,据屈臣氏于2021年6月发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上涨32%。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收益占比的上涨,与屈臣氏近些年来在业务层面的多重尝试不无关系。
做电商、玩直播,老玩家尝试新花样
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相较其他品牌,在2016年的屈臣氏即便遭遇了在中国营业收益的首次下滑,但仍没停下门店扩张的脚步。
以至于在2016年8月19日,作为当时屈臣氏中国总部行政总裁的罗敬仁(Mr. Christian Nothhaft)在屈臣氏一年一度的健康美丽大赏(Health Wellness Beauty Award)现场上,在指出中国是屈臣氏最重要的增长来源的同时,也向外界宣布了屈臣氏接下来继续拓店的新计划。
而据罗敬仁透露,预计到2018年,屈臣氏中国的店铺总数将扩张到3800家,覆盖全国520个城市,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屈臣氏中国的门店总数还仅为2662家,这也意味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屈臣氏中国将新拓展门店超1000多家,不可谓不迅速。
在宣布屈臣氏未来继续在国内开店的同时,罗敬仁在当时还对这3800家门店的规划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其中一二线城市门店占2255家,而三四线城市门店占1545家。
这也意味着“下沉市场”曾经一度被屈臣氏寄予了厚望,甚至在当时谈及屈臣氏对下沉市场的期望时,罗敬仁还分享了一组数据,“一二线城市中,顾客每年在屈臣氏平均的消费频次是4次,而在三线城市也已上升到3次。”
但从数据上来看,下沉市场在当时并未能成为屈臣氏业绩增长的解药,据此前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7年屈臣氏单店收入492万元,坪效1.12万元/平方米,远不及2011年的一半。
而在2017年,随着罗敬仁请辞,高宏达接任屈臣氏中国区署理行政总裁一职,屈臣氏也开始了新的转型。
在延续一如既往的门店扩张节奏外,围绕线下的精细化运营,以及庞大会员技术的全渠道运营,成为了屈臣氏新的动作。
首先是屈臣氏门店发生了变化,门店风格不再同一单调,同时,门店在货的把控上,也会根据不同点位周边的不同商圈进行调整,其次,在门店体验上,为了让用户在门店内获得更多的体验,还引入了专业肌肤测试、美容保养等服务,并引入AR技术的虚拟试妆服务等等。
这种改变甚至细化到了屈臣氏门店中的BA身上,以往消费者到店后,由于BA的介入过于频繁,让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收到影响,而随着高宏达的上任,减少BA人员介入服务则成为了新的要求。
此前在接受采访时,高宏达更是直言,应该让专业性的服务替代导购型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高宏达在为屈臣氏线下门店引入变化外,更为重要的是,也为屈臣氏搭建了线上的渠道,因为彼时屈臣氏空有6000万的粉丝资产,但却由于线上渠道的不足,而让用户更多触达品牌的途径集中于线下,而如果将这部分用户数字资产进行盘活,对于屈臣氏来说无疑是更大的增量。
于是在2017年作为屈臣氏全新官方商城的莴笋正式上线,自此,用户可通过莴笋APP线上下单,选择到指定门店自提或通过其提供的“闪电送”服务等配送到家。
而对于莴笋的定位,在高宏达看来,除增强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和粘性外,更关键的是,基于物理定位,莴笋APP有助于帮助屈臣氏会员及时了解周边门店的优惠信息,从而通过线上渠道实现为线下门店的引流。
而高宏达对于屈臣氏在全渠道的构建上的决心,除构建自有电商平台外,更是延续到了此后大火的直播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