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文汇报七普数据显示|仍有1/4老年人对智能科技“无感”,和孙辈同住更易感知科技发展红利( 三 )


在本文的分析中 , 笔者将同儿子、女儿、儿媳、女婿、(外)孙子和(外)孙女中任何一方或以上亲属同居的老人归纳为“和(孙)子女同住” , 将其他受访对象归纳为“不和(孙)子女同住” 。
数据显示 , 不和(孙)子女同居的老人中有65.19%的人认为智能科技能给生活带来便利;和(孙)子女同居的老人中 , 有67.51%人认为智能科技能给生活带来便利 。
因此 , 和(孙)子女同居的老年人比同居成员中无(孙)子女的老年人更能感受到智能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 原因或许是(孙)子女能给老年人传授更多使用互联网应用的方法技巧 , 老年人也能从(孙)子女日常接触智能科技的过程中发现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 。
本文转自:文汇报七普数据显示|仍有1/4老年人对智能科技“无感”,和孙辈同住更易感知科技发展红利
文章图片
图3是否与(孙)子女同居对老年人智能科技使用效果的影响
四、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对老年人智能科技使用效果的影响
是否使用智能手机会显著影响老年人对智能科技使用效果的感知 。 数据显示 , 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中有85.12%的人认为互联网等信息化应用能给生活带来更多便利;而未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中则只有35.1%的人肯定互联网等信息化应用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 两者间的比例差达到50.02% 。
如今 , 不管是就医配药、购物支付还是交通旅游、参政问政 , 互联网等信息化应用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与各项社会生活 。 在“您日常生活中使用智能手机吗?”一问中 , 尚有37.36%的老年人不使用智能手机 , 其中又有超过半数的老年人认为智能科技并未对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 有13.66%的老年人表示智能科技使生活更加不便利 。
究其原因 , 或许是因为这部分老年人使用的还是简单、机械的老年机 , 导致他们要么不曾接触过数字化应用和服务 , 要么在“享受”远程医疗、手机叫车等智能服务时“处处碰壁” , 从而对互联网等信息化应用产生误解 , 甚至会激起抵触情绪 , 在数字鸿沟中越陷越深 。
本文转自:文汇报七普数据显示|仍有1/4老年人对智能科技“无感”,和孙辈同住更易感知科技发展红利
文章图片
图4是否使用智能手机对老年人智能科技使用效果的影响
五、不同智能科技感知情境下老年人学习智能科技的态度差异
本文将老年人对智能科技的感知情况与“您是否希望获得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应用知识的培训?”这一问题相关联 , 试图进一步探究老年人在智能科技使用中能否产生良性循环效应 。
图5不同智能科技感知情境下老年人对智能科技培训的态度
研究数据表明 , 认为智能科技给生活带来便利的老年人中 , 有65.35%的老年人表示希望获得智能科技培训;认为智能科技使生活更加不方便或没什么影响的老年人中 , 分别只有40.30%和24.27%的老年人希望接受智能科技培训 。
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指出 , 当对某一事物持积极正向的期望时 , 将更有可能收到正向的反馈效应 。 当老年人发现智能科技能够对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时 , 将增强对智能科技的期望 , 进而更渴望学习并接受培训 , 形成对互联网的持续使用意愿 。
而那些认为智能科技使生活更加不便利或没什么影响的老年人 , 则会降低对智能科技的效果期望 , 进而更排斥学习和培训 , 并逐渐形成固定思维 , 排斥各类互联网应用 。 当两类群体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 数字鸿沟就不仅存在于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之间 , 还会横跨于老年群体内部 。
因此 , 从应用源头上遏制这一效应的蔓延 , 就需要设备生产商和设计者研发更多适老化产品和应用 , 使更多老年群体感受到智能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