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一个神贴预言出来的“LJH梗”,讽刺了互联网烂梗的诞生过程( 三 )



很多人都说反感玩烂梗 , 然而玩烂梗的现象却十分普遍 , 几乎没有人阻止这种现象 , 使得很多网友的态度是敢怒不敢言 。
特别是最近几年 , 网络热词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 像什么“栓Q”、“真的会谢”、“嗯......怎么不算呢”、“他在CPU你”等等 , 梗的形式变得愈发抽象 , 见识少一点都容易看不懂 。

今年开年的第一个热词“远方传来风笛”来说 , 这个梗的原出处是周杰伦歌曲《明明就》的一句歌词 , 直到有位网友顶着这句歌词作为ID , 干了件出名的事 。
当时网上有一则卖烧烤的骗了老人家钱的报道 , 有个伪善者说应该体谅一下那个骗钱的人 , 然后那位网友便跑到他的评论下骂了一句“滚” 。

其他网友过来评论区想教育教育他 , 结果也一律被他用“滚”字回怼 , 这件事传开之后 , 网友们见识到了这位哥们儿的攻击性 , 便用这个ID名来代替“滚”字 。
同样类似的还有一个“出生” , 这个意思就很明显 , 即“畜生”的谐音 , 出处是有位渣女在网上分享了她与另一位男生劈腿的经历 , 结果被一个ID叫“何处秋风悲画扇”的博主骂了一句“出生” 。

从此 , “出生”一词便取代了“畜生” , 在这个不允许讲脏话的网络世界里被大家广泛使用 。
再往前一点 , 还有一个“依托答辩”的梗 , 只要一见到令自己反感和不爽的东西都会一口一个“答辩” , 玩的人多了“答辩”梗刷得也起劲 。

过去大家就说过“玩梗需适度” , 网络热梗的产生 , 离不开人们日常娱乐的精神需求 , 在如今“娱乐至死”的大环境下 , 很多人玩梗不懂得把握分寸 , 经常玩过界限 。
梗是带有身份标识性的娱乐方式 , 人们在狂欢之余会以求与众不同、突出个性、制造差异 , 貌似走在网络前列掌握了潮流文化 。
像去年特别流行的“废话文学” , 它有着极低的理解门槛 , 不需要人们对其多加思考 , 仅使用一些较为无厘头的口语式表达或语气助词 , 就可以让人一乐 。
其次 , 废话文学具备批量复制的简易性 , 迎合了网络群众对低密度信息的迷恋 , 同时颠覆着过往的日常口语使用逻辑 , 还有强烈的语气偏好 , 更利于多种情绪在不同场所下的宣泄与抒发 。

废话文学相比于那些不着边际的“鸡血文学” , 它更贴合到广大民众的现实生活状况 , “说了很多 , 但好像什么都没说” , 更能反馈出人们对疲累生活的戏谑与反叛 , 只为求得一份情感共鸣 。
玩烂梗的人也是这样 , 当你我之间都渴求着所谓的身份认同 , 渴求同一圈子群体的情感共鸣 , 根本不在乎玩梗的环境是否合适 , 内容究竟是什么 。

突出个性的想法则催生了抽象梗的形成 , 一些人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玩梗 , 而是想制造一些更为与众不同的梗 , 以此来彰显自己也是与众不同的 。
流量时代娱乐至死 , 梗为互联网带来了最简单便捷的热度传播方式 , 但也让传播者们为了流量利益 , 而逾越了适度性的界限 , 不断地去满足于群体狂欢的快感 。

结语ljh梗诞生于孙吧 , 盛行也是由孙吧的人来带火的 , 但过不了多久 , 一些孙吧用户也开始由跟风吃瓜看乐子 , 转而陷入了对该现象的思考 。

ljh的实验 , 充分证明梗的爆火不需要什么内容和意义 , 见风使舵就是互联网的常态 , 那些自以为在传播ljh是一种“社会实践”的网友 , 或许也只是一个爱玩烂梗的小丑而已 , 最终会被那些观看“实验”的人所嘲讽 。
是的 , ljh本身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 但是因ljh带起的玩烂梗现象 , 就是当下互联网社区的一个缩影 , 即使有清醒者看透这一切 , 也摆脱不了自己也身在其中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