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码链为数字经济提供引领劳动力要素转型的方案( 二 )


而徐蔚基于他发明的扫码专利技术,构建的码链数字人物联网,则是依据马克思阐述的,人类在土地上劳动创造出价值而构建了人类社会的理论,融合“北斗”底层数据,码链智能合约,在网络空间创建了一个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5W元素的“二维码”为单位的信息维度,在这个维度上建立起了一个真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一一对应的多个数字化平行世界。在这个数字化的平行世界里,人的行为表现为数字化的行为方式(即“数字人”)。数字人可以以自由意识进入这个数字化的平行世界里。这个数字化的平行世界不同于基于IP的互联网虚拟世界的网络空间,是一个以人为基础,去中心化(或者说泛中心化,多中心化)接入的数字人物联网的码世界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这个体系通过扫一扫取代以鼠标点一点为接入口的传统互联网生态体系,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在这个体系中,数字人通过在“物格数字土地”上扫码链接的数字化劳动创造价值。其具体实施路径是通过“扫一扫”作为基础接入点,在扫码之后生成新的码,码与码之间形成价值链(即“码链”)。无数的二维码和价值链条再构成包罗各行各业的产业码。再从点(扫一扫)到线(价值链),构建出体和系。通过“点线面体系”的实施路径,建立起了从理论到落地现实世界实践赋能数字经济,以人为本的数字经济体系,为人类提供了面对即将到来的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重构以人为本的新世界解决方案。
在现实世界中,是以人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的世界。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依赖的是电脑,通过IP进行接入,而在数字人物联网构建的码世界中,则是以数字人作为基础的单位所组成。人类所有的行为和社会中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可以通过扫一扫链接在一起,从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来说,这一数字人物联网模型就具备了在数字时代,把人类社会,包括经济体系进行统一管理的能力。其与互联网最大的区别,是数字人物联网的码世界是建立在真实的世界之上,传承了“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基因。
人们在真实世界里,通过“扫码链接、分享传播”,不仅创造了码链的5W标识,更是基于数字人在真实世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数字化记录,形成链条,可溯源,可追踪,无需加密,也不可篡改;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创造了真正的属于人类社会的“数据资产”,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属性即物格属性,是真实世界的物理属性,即码链的数据,除了具备“信息属性”以外,还具备“物理属性”,是真实的存在。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由于人工智能,高科技呈现指数增长,普通劳动者几乎不具备从事数字经济的劳动技能,无法从事大多数的数字化劳动。如何在网络空间引领普通劳动者能实现在数字化迁移的土地上劳动,创造价值?如何量化普通劳动者的数字劳动价值?码链理论创新地提出了作为数字时代普世的人类数字化劳动计量单位WEI,在码链数字经济中,普通劳动者可以通过免费获得码链体系建立的“国际交易商”所发的产业码,通过“扫码关注、分享传播”等数字化劳动,获得每一次数字化劳动的“工分”(数字化劳动的工作量证明PoW),即WEI(WEI的名称来源“Who Entangle Index”,即“与谁纠缠的量化指数”)。不仅体现了“链接就是创造价值”,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碳基文明本质。这与所谓的元宇宙通过机器算力最终发展成为AI控制人类的局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通过WEI的“工分”,普通劳动者可通过数字化劳动获得报酬,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类社会的公平性,人们可以不需要资本与生产资料即可在数字时代创造价值,按劳取酬、多劳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