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总部|元宇宙风口下:企业疯狂“造人”背后的价值与担忧

文/张从祥
编辑/王小坤
继某些流量明星们的口碑崩坏之后,虚拟数字人似乎成了企业主们对外发声的最佳选择。
何为虚拟数字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和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发布的《2020年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中有针对性这一“物种”进行定义:
虚拟数字人是指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应当具备人的外貌(相貌、性别、性格等人物特征)、人的行为(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表达能力)、人的思想(识别外界环境并能与人交互)这三方面特征。
万科总部|元宇宙风口下:企业疯狂“造人”背后的价值与担忧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IC photo
无论是天猫超级品牌日的数字主理人AYAYI、万科总部最佳新人奖获得者的虚拟数字员工崔筱盼、江苏卫视2022跨年演唱会大放异彩的虚拟邓丽君、湖南卫视新综艺《你好,星期六》的数字主持人小漾,还是科技公司打造的数字IP如集原美、柳夜熙、翎_Ling、A-Soul,甚至是清华虚拟大学生华智冰、百信银行首位虚拟数字员工AIYA艾雅等,一时间企业们纷纷选择“造人”,虚拟数字人市场也呈现升温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内虚拟偶像/数字人领域里至少发生了19笔融资。
基于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可将其分为:服务型虚拟数字人(PGC+功能型)、虚拟偶像(PGC+IP价值)、数字化身(UGC+功能型)、创作载体(UGC+IP价值)四类。
业内人士表示:服务型虚拟人在特定场景提供服务,可替代诸多服务行业的社会角色,例如企业员工、主持人、医疗顾问、管家等;身份型虚拟人则更倾向于重新建立一种新的虚拟形象,并在文娱游戏领域落地,例如偶像型虚拟人,直播型虚拟人等。相关报告显示,身份型虚拟数字人约1750亿,服务型虚拟数字人总规模超过950亿。目前市场正处于前期的发展和培育阶段。
旺盛的虚拟数字人产业虚拟数字人被认为是链接元宇宙的一个重要媒介,在元宇宙的风口下,由于具备可捏脸、定制等原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虚拟数字人都备受年轻人尤其是元宇宙爱好者的欢迎。换句话说,当下市场已被训化,年轻人对于虚拟数字人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
艺恩数据发布的《2021“Z世代”文娱内容消费研究》显示,Z世代圈层内容消费现象逐渐凸显,成为虚拟偶像的重要消费群体。
与此同时,年轻人们对虚拟偶像付费意愿较强,周边产品丰富带动变现能力。品牌方也正是看中这一趋势,也都推出了各自的虚拟偶像产业。
这是因为,相较于流量明星,虚拟偶像经过对外形和人设的打造,不会再出现“塌房”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再加上虚拟偶像一般会更接近于粉丝心目中的偶像外形,虚拟偶像的定制也会满足粉丝们的需求。
随着虚拟偶像产业生态的不断发展,手办、唱片等周边产品成为了虚拟偶像们流量变现的最佳渠道,粉丝也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去支持虚拟偶像。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八成网民为虚拟偶像每月花费在1000元以内,且37.6%的网民表示愿意花更多的钱支持虚拟偶像。
《2021年虚拟数字人产业深度报告》显示,在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市场规模的扩大,离不开政策方面的支持。自疫情以来,关于5G、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政策纷纷出台及落地,鼓励了一批与数字人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在国家广电总局网站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到,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在内容选题、素材集成、编辑制作、内容审核、媒资管理、字幕制作等环节的应用,促进制播流程智能化。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