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深评:巨头入场 充电市场格局将变天( 二 )


公共充电在很多区域内是供大于求的 , 其背后就是一个充电行为漏斗 , 区域内车辆总数就这么多 , 每天要充电就这么多 , 而充电桩自打建好那一天供给能力就是100% 。 而总需求是每天波动 , 永远不可能到100% 。
说到底是美好的投资前景下 , 带来的暂时性供需关系失衡和时空错配 , 国庆节排队是如此 , 很多城市在特殊时间段充电站排队也是如此 。
老玩家还在泥潭里挣扎 , 新玩家已经大举杀入了 , 上文提到的能源公司、主机厂、地方产业资本都已入局 。
公共充电投资的核心资源是“钱、地、电” , 这些新玩家都同时具备至少一项核心资源 。
能源公司里以英国BP石油为例 , 在其官网中明确提到 , BP石油正在致力于转型成为一家综合能源公司 , 从由资源生产驱动的公司向一家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能源解决方案的公司 , 并且目标在“2050年或之前 , 成为净零公司” 。 而且给出了到2030年的几个目标:
1、在低碳能源领域的年投资额由约5亿美元增加到约50亿美元
2、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从2019年的2.5GW增长到约50GW
3、电动汽车充电桩由7500个增至70000个以上;
具体到充换电上 , BP石油收购了英国最大的充电公司Chargemaster , 美国电动汽车充电供应商AMPLY Power 。
在国内BP与滴滴合资成立小桔碧辟做充电 , 据悉其在国内已建成和在建的充电站已经近200个 , 充电枪超2500个 。




据壳牌石油内部员工介绍 , 目前壳牌在国内多个南方城市开始投建公共充电站 , 目前已有几十座的规模 , 仅在杭州就已经有超过10个公共充电站 。
在2021年9月另一个石油巨头TOTAL道达尔与中国三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 称将在2025年前安装和运营超过1.1万个高功率充电站 。
而国内的中石化在过去的一年也高调宣布其在充换电领域的战略 , 其目标在2025年投资建设5000座充换电站 。
另一番景象则是大量主机厂们开始纷纷建设自己的品牌充电站 , 除了特斯拉、蔚来、小鹏外 , 像极狐、飞凡汽车、奔驰、宝马、保时捷等等都已进场 。
他们以为自己车主提供更友好方便的服务口号 , 在各主力城市不计成本租场地 , 据北京某运营商工作人员介绍 , 一些核心地段一个车位的租金已经被抬到3000-4000元每月 , 这是场地运营商们所承担不起的成本 。




『小鹏超级充电站』
对于场地方来说除了租金收入高之外 , 也更愿意和主机厂合作 , 毕竟品牌在那 。 同时车主也愿意去自有品牌的充电站进行充电 , 不仅体验更好 , 还可能充电不花钱 , 例如小鹏汽车车主每年有3000度的公共充电额度 , 基本能满足车主一年的充电需要 。
除了能源公司和主机厂外 , 地方上的城投、交投、建投、市政等企业也已开始布局公共充电站建设 , 他们往往掌握着地方的土地或资金资源 。 随着这几年的市场逐渐成熟 , 市场教育和引导工作已经完成 , 过去租场地给运营商 , 或者与运营商分成的形式逐渐被抛弃 , 转而变为自己投资 。
在厦门 , 厦门市政的公共充电站数量就排名前列 , 他对应手里的是大量公共停车场资源 , 这是充电运营商们不能比拟的 。
各个新势力进入公共充电领域 , 手里拿着重金 , 或者土地资源 , 现有充电运营商的发展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 尤其对于中小型运营商来说 , 更是面临加速淘汰洗牌 。
当笔者的运营商朋友们听说上面这些后 , 他们大致有两种态度 , 一种是巨头进来了 , 我该怎么办 , 忧心忡忡;另一种则显得兴奋 , 认为巨头进来了 , 证明自己选择的赛道没有错 。 但不管怎样 , 公共充电市场进入新阶段 , 现有格局要变天了 。